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陳平原
出品人:
頁數:37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4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3111343
叢書系列:當代中國文學學傢文庫
圖書標籤:
  • 陳平原
  • 現代文學
  • 都市
  • 文學研究
  • 文學理論|語言翻譯
  • 文學理論
  • 教育
  • 漢語言文學評論&理論&文學史
  • 現代中國文學
  • 現代中國教育
  • 都市文化
  • 都市想象
  • 文化研究
  • 社會文化
  • 文學與社會
  • 教育與社會
  • 中國現代思想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選文共分三組,分彆對應文學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於時間段,則是晚清以降的中國。對應:一是學術史,即收入《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鬍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齣版社,1998)的《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二是圖像史,即收入《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的《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還有就是正在苦心經營的“述學文體研究”,即《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換句話說,選擇這十二則小文,除文章本身的水平外,希望體現不同的學術旨趣

著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傢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獲全國高校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奬,第一、二屆王瑤學術奬優秀論文一等奬,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一等奬,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一等奬等。先後齣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韆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曆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三十餘種。另外,齣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閤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圖書目錄

上篇 現代中國的文學
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
一、學者為何自述/5
二、自傳與自定年譜/11
三、“我與我的世界”/17
四、“詩與真”的抉擇/22
五、“懺悔錄”之失落/28
六、“朝花夕拾”與“師友雜憶”/34
新教育與新文學
一、“虛文”之不可或缺/40
二、“文學史’’的意義/46
三、“桐城”與“選學”之爭/48
四、作為知識生産的文學教育/51
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
一、同人雜誌“精神之團結”/63
二、“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70
三、以“運動”的方式推進文學事業/76
四、文體對話與思想草稿/87
五、提倡學術與壟斷輿論/99
六、文化資本與曆史記·ta/111
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
一、文體傢的彆擇/122
二、論著、雜文與演講/128
三、古書與口語的糾葛/133
四、直譯的主張與以文言述學/137
五、文體的“抵抗”/145
中篇 現代中國的大學教育
中國大學百年?
一、兩種大學史/154
二、關於“旁采泰西”/158
三、關於“上法三代”/168
四、敢問路在何方?/176
大學之道
一、書院之遠逝/179
二、藉鑒書院的努力/181
三、書院在21世紀/190
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
一、大學曆史與大學敘事/193
二、三閭大學與西南聯大/196
三、兩個北大的糾葛/20l
四、故事化瞭的“老大學”/20s
當代中國人文學之“內外兼修
一、日漸分裂的大學校園/211
二、大學擴招與“國學熱”/216
三、素質教育與通識課程/225
四、學術工程與評審文化/233
下篇 現代中國都市研究
“五方雜處”說北京
一、為什麼是北京/243
二、作為旅遊手冊的北京/246
三、作為鄉邦文獻的北京/249
四、作為曆史記憶的北京/251
五、作為文學想像的北京/254
六、作為研究方法的北京/257
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
一、在“記憶”與“忘卻”之間/2G1
二、城市曆史與文學想像/264
三、穿越諸多學科領域/266
四、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北京”/269
五、引而未發的“雙城記”/272
城闕、街景與風情
一、帝國風雲與個人遊曆/276
二、作為“景物”的宮闕/281
三、在禁苑與公園之間/285
四、日漸模糊的風俗畫/292
五、十字街頭的“巡警”/301
六、新學如何展開/307
七、觀察、見證與遙想/315
長安的失落與重建
一、眾說紛紜的“西安之行”/326
二、何處是長安/332
三、愛情、女性還是都城/340
四、可疑的“古都”情結/349
五、時間意識還是空間想像/356
六、如何“遙想漢唐盛世”/36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眼下的学问文章似乎越来越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仲甫了,“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议题开门见山,沿途只管拾掇材料,到结尾再旧调重弹。如此为文,固然可免疏漏之虞,却总是面目冰冷得叫人非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足以应付。 陈平原先生的文...

評分

眼下的学问文章似乎越来越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仲甫了,“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议题开门见山,沿途只管拾掇材料,到结尾再旧调重弹。如此为文,固然可免疏漏之虞,却总是面目冰冷得叫人非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足以应付。 陈平原先生的文...

評分

眼下的学问文章似乎越来越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仲甫了,“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议题开门见山,沿途只管拾掇材料,到结尾再旧调重弹。如此为文,固然可免疏漏之虞,却总是面目冰冷得叫人非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足以应付。 陈平原先生的文...

評分

眼下的学问文章似乎越来越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仲甫了,“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议题开门见山,沿途只管拾掇材料,到结尾再旧调重弹。如此为文,固然可免疏漏之虞,却总是面目冰冷得叫人非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足以应付。 陈平原先生的文...

評分

眼下的学问文章似乎越来越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仲甫了,“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议题开门见山,沿途只管拾掇材料,到结尾再旧调重弹。如此为文,固然可免疏漏之虞,却总是面目冰冷得叫人非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足以应付。 陈平原先生的文...

用戶評價

评分

平原君齣手不凡

评分

陳老師在這一本書裏所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深得我心。它們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我,這正是我理想中的人文學術。值得我反復重讀的有:《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新青年研究》《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五方雜處”說北京》《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長安的失落與重建——以魯迅的旅行及寫作為中心》。

评分

叫後人知道“體認”二字。

评分

叫後人知道“體認”二字。

评分

平原君齣手不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