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56年生于台湾高雄市,曾习戏剧,喜诗歌,著有《蕨草》、《咆哮都市》、《完全壮阳食谱》、《台湾味道》、《暴食江湖》等诗歌散文集二十余种,编有《台湾饮食文选》、《星级名厨的料理秘诀》等。任台湾“年度餐馆评鉴”专家团召集人,曾策划主持过“随园晚宴”、“印象主义晚宴”、“文学宴”等多种主题宴会,酷爱美食,认为享受美食是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学体验。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本书除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是台湾出版的关于“台湾味道”的第一本美食文化书。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明白或者说归纳出国人写饮食书的套路了。不外就是先抛出某样食物,然后就开始细数做这样食物需要多好多好的料,做的时候要如何如何精工细作,再顺便鄙视一下那些已经走现代化流程的做法,最后炫耀一把自己如何如何会吃,吃什么什么食物只去什么什...
评分在准备台湾自由行,看过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欧阳应霁的《味道台北》,感觉最实用也最对口味的还是这本《台湾味道》。 以每种小吃为一章节,介绍它的来历、做法、口味等,并推荐相应餐厅,这种结构较之前二者的以餐厅为序,更为实用。另,这本书没有杂乱铺陈的照片,有...
评分台湾成了自由行目的地后,台菜以及台式小吃,突然就红了起来。那批热爱在丽江/厦门”行走“的小资客们,把台湾的几个夜市,描绘成了如果不去后悔一生的地方。 台湾特色的饮食,大概有三类:甜点、台菜、台式小吃。 台式甜点算是它们饮食中的亮点了,充分显示了台湾人民的智慧。...
评分和之前看过的黄伟文的《俗》一样,《台湾味道》也是随随便便写些琐事,但把饮食男女们的生活写的很有味道。 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假期——一觉睡到中午,起床洗漱,出门聚会,唱K,宵夜。我的生活一向都是忙忙碌碌,很少能够停下来。尤其在高中毕业之后,回家吃饭的次...
评分我承认,真不该在肚子饿的时候看这本书,保持许久的清心寡欲就此破功,连续两个晚上半夜起来吃泡面,日清的那种杯面。说到泡面,连泡面都是台湾人发明的,不得不说台湾人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就泡面这一项,地球人都应该感谢他。除了有古早味的小吃,还有古早的...
写食物是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事情。因为谈吃谈性最后都离不开情。此书无情,也就失了趣味。
评分“每次看到荠菜心和羊肉在滚汤中翻腾,感动得必须忍住眼泪。” ”饱满的肉香散发着米酒香,拼了痛风发作也要喝光它“ “我必须使劲提醒自己,吃慢一点,别咬断了假牙”。“生活中常有一股内在驱力,促使我去觅食日本料理”…… ——噗~一个资深老吃货跃然纸上
评分人间烟火气冉冉升起
评分按介绍吃了几家,确实很回味
评分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介绍台湾各地的美食,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店家,内容平实,还有一些简要的名菜简史,比如说酱油是西方时发明的,另外沏仔面里的鸭骨汤让我想起了《功夫熊猫》里的鸭爸爸,蛮有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