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六种

至诚六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叶至诚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4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8354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叶至诚
  • 随笔
  • 文学
  • 散文、杂文与随笔
  • 散文
  • 叶圣陶家
  • 中国文学
  • 2.散文随笔
  • 至诚
  • 哲学
  • 修养
  • 智慧
  • 人生
  • 道德
  • 内省
  • 心性
  • 境界
  • 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该书为编辑家叶至诚的散文、随笔全集,共六辑,分别为《自嘲集》、《拾遗集》、《探求集》、《忆儿时》、《记双亲》、《学步集》,凝结了他一生的全部心血笔墨。

叶至诚以平实、温和的笔调写人叙事,《关于父亲》、《父亲给我的最后一封信》等篇章写的是作为慈父的叶圣陶;《追念母亲》追忆父母的鹣鲽情深;回忆友人之作《记锡琛先生》、《几如兄弟的交情》、《方之的死》、《老陆的苦》等篇篇催人泪下;《漫忆大字报》、《如是我闻》等文以冷静的笔调记叙了文革期间一些匪夷所思的轶事;《忆儿时》一辑中既有轻松温暖的小品文,如《罗家碾小景》,也有《最后一班难民车》、《重记乐山遇炸》等记叙抗日战争阴霾下随家人仓皇逃难的场景。

叶至诚的文字,也与其为人一样,至真至诚。其子叶兆言在序中说,“父亲有很好的写作基础,少年时就出手不凡。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痛痛快快地写出一大堆东西。父亲为文和为人一样,都很至诚,都是用心血筑成。”作家冰心曾写文章《介绍一篇好散文——读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其中说到这篇散文得到她心弦上“最震响的共鸣”;而汪曾祺则曾赞叶至诚文字“干净”,“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作者简介

叶至诚(1926—1992 )

作家、编辑家。江苏苏州人。16岁起跟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开始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年与兄至善、姐至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花萼》,1945年又出版了第二本散文小说合集《三叶》。1944年辍学,进开明书店当职员,1947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先后在演员班和研究班肄业。1948年赴苏北地区加入文工团。1952年起先后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江苏省文化局戏曲编审室、江苏省文联文学创作委员会任干事、秘书、副主任等职。1957年因参与“探求者”文学社,被下放劳动。1959年调南京市文化局,1962年调江苏省锡剧团任编剧。1979年获得平反,调回江苏省文联,任《雨花》杂志社副主编,1984年起任主编,为该刊开拓新局面做出较大贡献,1988年获中国作协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是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现代锡剧剧本《走上新路》(合编),根据传统锡剧折子戏整理改编的《拔兰花》,少儿作品《没有完的赛跑》,散文集《倒霉的橄榄核》,散文小说集《未必佳集》(合著)等。

目录信息

自嘲集
至诚小传
儿时
我的长寿观
戒烟
又说戒烟
再说戒烟
公共车站上的遐想
四起三落
生活在名人间
却话廿六新婚时
提名杂记
着肉搔痒
吃河豚
酣醉
拾遗集
烦难和容易
漫忆大字报
记锡琛先生
笔记一札
拾遗对话录
如是我闻
人和动物
几如兄弟的交情
荧惑星
他俩
剧坛轶事
关于《啥人养活仔啥人》的创作经过和流传情况
探求集
“探求者”的话
假如我是一个作家
重返《雨花》小记
忆方之
方之的死
方之和他的语言
迟开的蔷薇
跟外国人谈高晓声
老陆的“苦”
回声谷
梦的梦
“表现我”有罪?
关于“表现我”的通信
忆儿时
倒霉的橄榄核
伤寒
体育老师
猩红热和省三的裤子
最后一列难民车
我的绰号叫阿拉木
父亲日记里我的一件往事
重记乐山遇炸
罗家碾小景(未完稿)
记双亲
跟父亲学写
冒名二则
父亲醉酒
关于父亲
父亲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几件小事
跟父亲一起去用直
追念母亲
青石弄故居
情寄《望江南》
学步集
集邮
我与游泳
班图书馆
宣传
看书买书
Fu鱼
成都农家的春天
拉路车的
山上人
川江里弄船的
学校后面的小河
驴背上
“火”
我们的级会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评分

父亲非常热爱写作,这是他一生的志向。整理遗作时,我忍不住一次次流泪。首先是为他的认真,父亲的字仿佛印刷体,一笔一划交待都很清楚。他总是没完没了地抄写,要仔细辨别,才能确定哪几页才是最后的定稿。我知道抄写有时也是一种被逼...  

评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评分

父亲非常热爱写作,这是他一生的志向。整理遗作时,我忍不住一次次流泪。首先是为他的认真,父亲的字仿佛印刷体,一笔一划交待都很清楚。他总是没完没了地抄写,要仔细辨别,才能确定哪几页才是最后的定稿。我知道抄写有时也是一种被逼...  

评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见功底的是《拾遗集》中的《他俩》一篇,写尽了老人生活中的寂寞与枯燥。“他俩”终因这般的寂寞与枯燥,在人生的尽头造成死生契阔的隔膜与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另外《忆儿时》一种也是既节制又深情。

评分

第一次知道叶至诚 是因为做毕业论文时查的资料 后来才知道他是叶圣陶的儿子 叶兆言的父亲。 少年即有文才,只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就,未免遗憾。可是读完之后,觉得自己能理解他 理解他的害怕与豁达 还有苦笑 文字很有生气 很有意思 也通过他 发现叶圣陶的更多面 以及那个时代 仿佛离自己近了些

评分

第一次知道叶至诚 是因为做毕业论文时查的资料 后来才知道他是叶圣陶的儿子 叶兆言的父亲。 少年即有文才,只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就,未免遗憾。可是读完之后,觉得自己能理解他 理解他的害怕与豁达 还有苦笑 文字很有生气 很有意思 也通过他 发现叶圣陶的更多面 以及那个时代 仿佛离自己近了些

评分

最见功底的是《拾遗集》中的《他俩》一篇,写尽了老人生活中的寂寞与枯燥。“他俩”终因这般的寂寞与枯燥,在人生的尽头造成死生契阔的隔膜与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另外《忆儿时》一种也是既节制又深情。

评分

最见功底的是《拾遗集》中的《他俩》一篇,写尽了老人生活中的寂寞与枯燥。“他俩”终因这般的寂寞与枯燥,在人生的尽头造成死生契阔的隔膜与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另外《忆儿时》一种也是既节制又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