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
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四七年到台湾,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与文学评论多种,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七老八十的时候回头看,曾经在意的事烟消云散,曾经在意的人踪迹杳渺,爱恨弹指一挥间,也许我们终于会赞成:每次告别都是一次微小的死亡,或者至少,是对于死亡的预习。 一直对大时代下的个人命运抱有很浓厚的兴趣,时局推着你在动,每一个微之又微的选择都是牵一发动全局,...
评分讀了《巨流河》,很沒出息地承認印象最深的是齊邦媛和張大飛的故事。高三選歷史,最不喜歡的部份是中國近代史,因為太複雜、太屈辱,因此我不能記全齊邦媛年輕時‘逃亡’的路線,但我記得那時國人在國破家亡時的無助憤怒和無處可逃的絕望。難以想像海峽對岸的這位耄耋老...
评分阅罢全书,最大的感受是,即便是在那样的苦难岁月,当时的知识分子仍未失掉崇高可贵的品格,尤为敬佩他们的治学态度。 ------------------------------------------------------- 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在抗战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
评分与龙应台的《da江da海》相比,《巨流河》写的冷静而克制。我一直在思考其原因,大抵写自己(齐)与写别人(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而人生经历过丰盛的和平与残乱的硝烟之后,一生不可得,理想与心中宿命的叛逆与追寻之后,看待人生的角度会大不同。 在看到齐先生写“我惊觉...
11.07.14西西弗收
评分略失望。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少女心思终结之后的叙述难掩漠然与世故。
评分先生名字起得真好:邦媛者,国士也。一个人,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读之有进。随着年纪渐大是该看一些政史经济类的东西了,用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 费弗尔说过的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评分作者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的一生回忆录会与普通人写的回忆录的不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另一段历史。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南开中学求学六年的经历,那奠定了作者一生基石的“南开精神”,也是我赖以成长的巨大动力。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评分有些篇目还真是挺触动我的,人还是应该远离政治,只做个纯粹的人在世间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