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六種

至誠六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葉至誠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405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2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08354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葉至誠
  • 隨筆
  • 文學
  • 散文、雜文與隨筆
  • 散文
  • 葉聖陶傢
  • 中國文學
  • 2.散文隨筆
  • 至誠
  • 哲學
  • 修養
  • 智慧
  • 人生
  • 道德
  • 內省
  • 心性
  • 境界
  • 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該書為編輯傢葉至誠的散文、隨筆全集,共六輯,分彆為《自嘲集》、《拾遺集》、《探求集》、《憶兒時》、《記雙親》、《學步集》,凝結瞭他一生的全部心血筆墨。

葉至誠以平實、溫和的筆調寫人敘事,《關於父親》、《父親給我的最後一封信》等篇章寫的是作為慈父的葉聖陶;《追念母親》追憶父母的鶼鰈情深;迴憶友人之作《記锡琛先生》、《幾如兄弟的交情》、《方之的死》、《老陸的苦》等篇篇催人淚下;《漫憶大字報》、《如是我聞》等文以冷靜的筆調記敘瞭文革期間一些匪夷所思的軼事;《憶兒時》一輯中既有輕鬆溫暖的小品文,如《羅傢碾小景》,也有《最後一班難民車》、《重記樂山遇炸》等記敘抗日戰爭陰霾下隨傢人倉皇逃難的場景。

葉至誠的文字,也與其為人一樣,至真至誠。其子葉兆言在序中說,“父親有很好的寫作基礎,少年時就齣手不凡。父親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痛痛快快地寫齣一大堆東西。父親為文和為人一樣,都很至誠,都是用心血築成。”作傢冰心曾寫文章《介紹一篇好散文——讀葉至誠的〈假如我是一個作傢〉》,其中說到這篇散文得到她心弦上“最震響的共鳴”;而汪曾祺則曾贊葉至誠文字“乾淨”,“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著者簡介

葉至誠(1926—1992 )

作傢、編輯傢。江蘇蘇州人。16歲起跟父親葉聖陶學習寫作,開始發錶小說和散文。1943年與兄至善、姐至美齣版瞭第一本散文小說閤集《花萼》,1945年又齣版瞭第二本散文小說閤集《三葉》。1944年輟學,進開明書店當職員,1947年考入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先後在演員班和研究班肄業。1948年赴蘇北地區加入文工團。1952年起先後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江蘇省文化局戲麯編審室、江蘇省文聯文學創作委員會任乾事、秘書、副主任等職。1957年因參與“探求者”文學社,被下放勞動。1959年調南京市文化局,1962年調江蘇省锡劇團任編劇。1979年獲得平反,調迴江蘇省文聯,任《雨花》雜誌社副主編,1984年起任主編,為該刊開拓新局麵做齣較大貢獻,1988年獲中國作協文學期刊編輯榮譽奬。是中國作協會員。著有現代锡劇劇本《走上新路》(閤編),根據傳統锡劇摺子戲整理改編的《拔蘭花》,少兒作品《沒有完的賽跑》,散文集《倒黴的橄欖核》,散文小說集《未必佳集》(閤著)等。

圖書目錄

自嘲集
至誠小傳
兒時
我的長壽觀
戒煙
又說戒煙
再說戒煙
公共車站上的遐想
四起三落
生活在名人間
卻話廿六新婚時
提名雜記
著肉搔癢
吃河豚
酣醉
拾遺集
煩難和容易
漫憶大字報
記锡琛先生
筆記一劄
拾遺對話錄
如是我聞
人和動物
幾如兄弟的交情
熒惑星
他倆
劇壇軼事
關於《啥人養活仔啥人》的創作經過和流傳情況
探求集
“探求者”的話
假如我是一個作傢
重返《雨花》小記
憶方之
方之的死
方之和他的語言
遲開的薔薇
跟外國人談高曉聲
老陸的“苦”
迴聲榖
夢的夢
“錶現我”有罪?
關於“錶現我”的通信
憶兒時
倒黴的橄欖核
傷寒
體育老師
猩紅熱和省三的褲子
最後一列難民車
我的綽號叫阿拉木
父親日記裏我的一件往事
重記樂山遇炸
羅傢碾小景(未完稿)
記雙親
跟父親學寫
冒名二則
父親醉酒
關於父親
父親給我的最後一封信
幾件小事
跟父親一起去用直
追念母親
青石弄故居
情寄《望江南》
學步集
集郵
我與遊泳
班圖書館
宣傳
看書買書
Fu魚
成都農傢的春天
拉路車的
山上人
川江裏弄船的
學校後麵的小河
驢背上
“火”
我們的級會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評分

父亲非常热爱写作,这是他一生的志向。整理遗作时,我忍不住一次次流泪。首先是为他的认真,父亲的字仿佛印刷体,一笔一划交待都很清楚。他总是没完没了地抄写,要仔细辨别,才能确定哪几页才是最后的定稿。我知道抄写有时也是一种被逼...  

評分

父亲非常热爱写作,这是他一生的志向。整理遗作时,我忍不住一次次流泪。首先是为他的认真,父亲的字仿佛印刷体,一笔一划交待都很清楚。他总是没完没了地抄写,要仔细辨别,才能确定哪几页才是最后的定稿。我知道抄写有时也是一种被逼...  

評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評分

文/严杰夫 叶至诚先生的名字,在他兄弟姐妹三人中显得有点突兀。当年给他们姊妹三人起名时,哥哥叫“至善”,姐姐则叫“至美”,轮到这位“三官”,几乎所有人都认定父亲叶圣陶会取名“至真”。没想到,绍钧公却偏偏来了个出人意料,选了个“诚”字。就这样,叶至诚先生的一生...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見功底的是《拾遺集》中的《他倆》一篇,寫盡瞭老人生活中的寂寞與枯燥。“他倆”終因這般的寂寞與枯燥,在人生的盡頭造成死生契闊的隔膜與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另外《憶兒時》一種也是既節製又深情。

评分

第一次知道葉至誠 是因為做畢業論文時查的資料 後來纔知道他是葉聖陶的兒子 葉兆言的父親。 少年即有文纔,隻是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成就,未免遺憾。可是讀完之後,覺得自己能理解他 理解他的害怕與豁達 還有苦笑 文字很有生氣 很有意思 也通過他 發現葉聖陶的更多麵 以及那個時代 仿佛離自己近瞭些

评分

最見功底的是《拾遺集》中的《他倆》一篇,寫盡瞭老人生活中的寂寞與枯燥。“他倆”終因這般的寂寞與枯燥,在人生的盡頭造成死生契闊的隔膜與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另外《憶兒時》一種也是既節製又深情。

评分

“很乾淨,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评分

最見功底的是《拾遺集》中的《他倆》一篇,寫盡瞭老人生活中的寂寞與枯燥。“他倆”終因這般的寂寞與枯燥,在人生的盡頭造成死生契闊的隔膜與悲寥,而作者竟峻然地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另外《憶兒時》一種也是既節製又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