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一九三六年的一天,抗战前夜,中国正在发生的事。作者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平民百姓,各地社会环境不同,各人行文风格不一,不过有几篇给人印象非常深刻,讲的大概是现代社会中失掉的一些东西
评分毕论的研究对象,从图书馆的地下书库找出来纸都掉渣了.....
评分提供了一个视角,但是粗略翻完后还是觉得少了什么。最大感想在于:和那时比起来,现在国民平均写作水准全面倒退。
评分烽火岁月里的日常。
评分毕论的研究对象,从图书馆的地下书库找出来纸都掉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