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功秦,湖南衡陽人,1946年生。現為上海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預測”專傢,中國國有企業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聯閤會委員,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促進會學術委員,《大公報》特邀評論員。
《危機中的變革:清末政治中的激進與保守》內容簡介:清末變革以悲劇告終,同時也是二十世紀更大悲劇的起點。隻有悲劇時代的人們,纔能對人生與社會産生刻骨銘心的體驗,這是那些幸福而質樸的小民族所不可能有的珍貴精神資源;隻有民族的苦難,纔能成為史傢研究人性最好的原材料。
不太同意上面这位的观点,作者实际上重点落笔在庚子赔款后清廷启动的长达十一年的新政。统治阶级终于意识到非改不可了,但为时已晚,力不从心,预备立宪已经跟不上人心的变化了,革命已成为主流的呼声。我是边读这本书边看“走向共和”的,对晚清的这段历史也起了兴趣,...
評分不太同意上面这位的观点,作者实际上重点落笔在庚子赔款后清廷启动的长达十一年的新政。统治阶级终于意识到非改不可了,但为时已晚,力不从心,预备立宪已经跟不上人心的变化了,革命已成为主流的呼声。我是边读这本书边看“走向共和”的,对晚清的这段历史也起了兴趣,...
評分自认为,本书是对“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及立宪的最好说明。 萧公从“主观方面思索中国近代探索的失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样的历史才更接近真实,并能提供真正的借鉴。 戊戌变法占了全书差不多一半篇幅,也是我认为全书的最大亮点。
評分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开始,中国的政治体制几乎一成不变。而西方列国在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后,又依靠科技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历史走到19世纪,在西方列强的持续冲击下,民族危亡,国家危亡。在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人开始自觉地要求...
評分清末新政与改革政治学 萧功秦 几个星期以前,在复旦大学的校园系列学术讲座作一次演讲。题目是"从改革的政治学的角度看清末新政"。 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清末新政是近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改革运动,但过去没有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如果我...
蕭功秦對於清末新政的研究側重於激進與保守兩股力量的博弈,隱現其中的是對當下社會發展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和當下關懷,這是我所推崇的。但新權威主義的構想雖言之在理,但其根本仍是將希望寄托在個彆強權人物的齣現及其鐵腕和良心身上,未免流於空幻,也很容易滑入粉飾太平的保守一路上去。好在蕭近年來的立場略為鮮明瞭些,而時勢也似乎變得越發的刻不容緩瞭。
评分更像是政治學的研究,看瞭前言基本就知道整本書的內容瞭。按照最穩妥、代價最小的辦法去變革當然很好,但現實並不是可以設計齣來的,後見之明其實也顯示不齣什麼高明之處。
评分當年讀時,感覺發現瞭“新大陸”。今天迴看,纔發現,作者的立場存在嚴重問題。“維新派”的訴求,其實相當溫和,並無任何“激進”之處。
评分有新意
评分對晚清當權者最後的掙紮有著很好的描述和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