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紀實中國 旅行 紀實 中國 何偉 尋路中國 社會學 社會
发表于2024-12-22
尋路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紐約客》駐北京記者。這本書講述瞭我駕車漫遊中國大陸的經曆。
2001年夏天,我考取瞭中國駕照,在此後的七年中,我駕車漫遊於中國的鄉村與城市。這七年也正是中國汽車業的高速發展期,單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領駕照的新人就有一韆多,其中有好幾年,乘用車銷售額的年增長率超過瞭百分之五十。僅僅兩年多的時間,中國政府在鄉村所鋪設的公路裏程數,就超過瞭此前半個世紀的總量。
《尋路中國》一書有幾條不同的綫索。它首先敘述瞭我由東海之濱沿著長城一路嚮西,橫跨中國北方的萬裏行程;另一條綫索集中講述瞭一個因中國汽車業的高速發展而發生巨變的鄉村,在這裏,我特寫瞭一個農民傢庭由農而商的變化經曆;最後,則是中國東南部一個工業小鎮的城市生活場景。書中所描述的這種由農而工而商、鄉村變身城市的發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來中國所發生的最重要的變化。
《尋路中國》是我的中國紀實三部麯之尾麯。它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探究個人對變革的應對。如前兩本書那樣,它研究中國的核心議題,但並不通過解讀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來實現這個目的,也不做宏觀的大而無當的分析。它相信通過敘述普通中國人的經曆來展現中國變革的實質。我經常在一地連續呆上數月、甚至數年,跟蹤變化。我不會僅僅聽主人公自己講述,我會睜大眼睛,看著他們的故事在我麵前一點點展開。
這三本書橫跨瞭我的中國十年,從1996至2007。我們可以看齣,這個處於世紀之交的十年是中國曆史上最關鍵的時期之一。正是在這十年中,中國經濟實現瞭騰飛,中國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開始增大。更重要的是,這是鄧小平去世後的第一個十年。在這十年中,中國曆史的麵貌開始變化,大規模的政治事件與強力領袖開始從中退卻。相反,中國巨變的推動者變成瞭普通人——走嚮城市的農民、邊學邊乾的企業傢,他們的能量與決心是過去這十年中的決定因素。從《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尋路中國》,我所講述的都是他們的故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傢地理》雜誌等媒體的撰稿人。
他成長於美國密蘇裏州的哥倫比亞市,在普林斯頓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取得牛津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海斯勒曾自助旅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更從布拉格齣發,由水陸兩路橫越俄國、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也由此開啓瞭他的旅遊文學寫作之路。
海斯勒散見於各大雜誌的旅遊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最佳旅遊寫作奬。他的中國紀實三部麯中,《江城》一經推齣即獲得“奇裏雅瑪環太平洋圖書奬”,《甲骨文》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最佳亞洲圖書等殊榮。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傢之一”。
非常好看。當已被目為虛幻的現實被一個外國人切近地放在麵前,讀者會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感覺到慌張。讀過的兩本何偉的書都可作為學習寫作的範本,不(僅)是在技巧和文字層麵,而是在情感的真實和錶達的深度上:《江城》提示瞭敏感,而此書展現瞭耐心。這些都是優秀作傢必備的品質。
評分很想知道這種寫法背後的財力和時間支持是什麼。書好得評注什麼都多餘。鞦天去懷柔,想到何偉就是駛過這樣的路看過這樣的長城碾過這路上的糧食,甚至感到與有榮焉。
評分何偉中國三部麯中我感覺質量最平庸的一本,當然也是屬於精品的範疇,相較現在這種很理解,很接受,很司空見慣的口吻,我更喜歡江城裏那個惶惑不安,有時憤慨,有時激動的年輕人,固然成熟老練風雲曆盡是更高層的人生狀態,我還是喜歡年輕的活力與闖勁啊,在三本書裏明顯的看到一個人的成長與思想的發展變遷,有趣,而且有味,但是如果何偉有第四本書齣現,隻怕也不能再高齣尋路的水平瞭,心境已成桎梏,習慣已成自然
評分我為什麼要無比推崇哈斯勒的《尋路中國》,作為一個外國人來說,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瞭解這個國傢的許多老百姓心裏真正想的是什麼,不由讓我這個整天在微博上隻顧刷粉的人感到暗暗臉紅,讀完我突然感到自己無是那麼的的陌生,也為一個外國人比任何中國人真正平等地去瞭解這個國傢感到深深的恥辱。
評分很想知道這種寫法背後的財力和時間支持是什麼。書好得評注什麼都多餘。鞦天去懷柔,想到何偉就是駛過這樣的路看過這樣的長城碾過這路上的糧食,甚至感到與有榮焉。
在这本《寻路中国》里,海勒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似熟知而其实可能从不曾仔细观察过的中国。如果中国是一个宽阔的多面的立体的存在,那么,这次,我们得以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随海勒斯切入这个变动中的古老国度。海勒斯的有意思在于,这个我们熟悉的中国,在他笔下,渐渐的...
評分 評分终于断续读完何伟的“中国三部曲”,这个外国人笔下的中国,许多时候像在唤醒某些细碎而真切的注视和记忆,但偶尔又会有一种针扎般的刺痛感。这种阅读的感觉很迷人,我似乎已久不曾体会。 何伟自己的成长脉络,在三本书里清晰可见。从志愿教师、到兼职记者、到几乎什么身份都不...
評分他的洞见 我们的反思 转自11.01.26东方早报 文:石剑峰 寻路中国 [美] 彼得·海斯勒 李雪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出版 33.00元 网络上最近流行这么一段话:“当美国的新兴城镇刚刚开始成型时,第一拨居民往往是商人和银行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律师。当人们还在住...
評分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17gcn.html 1 我刚做记者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说过一句话,去现场采访的时候“要象外国人一样去看”。 他的意思是不要熟视无暏。 我以为自己听进去了,看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才知道我对现实已经失去多少感觉。...
尋路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