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纳齐诺(Wilhelm Genazino),1943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曼海姆市,做过记者、报刊编辑,1977年起专事写作。著有小说《阿布沙弗》、《污斑•夹克•房间•痛苦》、《一把雨伞给这天用》、《女人•房子•小说》、《爱的怯懦》等。
威廉•格纳齐诺的早期作品以锐利激进、批判色彩浓烈的风格受到文坛瞩目,后来转向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风格幽默冷峻,被评论界认为是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当代德国的心理历史”,出色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可笑的荒诞”。他曾获得不来梅文学奖、柏林艺术奖、克莱斯特奖等重要奖项,2004年获得具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毕希纳奖。
一个忧郁的男人和他不那么忧郁的女友的故事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作者最新作品
他是个哲学博士,一家大型洗衣房的主管,有一个同居多年的女友,感情稳定。
但他真实的生活是更内心的生活。
他天性忧郁,过度敏感,内心高傲,虽然没做错什么,却时不时感到羞愧。
他中意的是那种“半天的生活”,喜欢的生活方式是默默的观察,发现隐秘的真实。他是自诩的艺术家。
他人生的课题是寻找幸福,但不妥协的自我和不自由的人际关系使得他的幸福变得脆弱。
毕希纳奖作家威廉•格纳奇诺又一次用富有镜头感和穿透力的街头意识流小说探索了现代人灵魂的出路问题。清醒的洞见,刹那间的感悟,在不经意间刺痛你我的内心。
书名中的“幸福”二字极具诱惑力,而书里的文字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孤独、抽离、忧郁的味道,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之与“幸福”联系起来,这或许只有一种解释:“幸福”在瓦尔利希心中的定义非同寻常。 读过的德国文学作品并不多,总觉得德国人在文学上会或多或少融入哲学思考,无论...
评分 评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好吧~ 就当我不懂吧,翻译也出了问题,虽然我知道译者已经够艰辛的了,那充斥着翻译文章才有的格式和固定样式,读起来就不是很舒服了。然而主人公好像神经病似的思考方式让我越看越累,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幸福,原谅我无法看完整本书,实在是太无聊了。 最...
评分特劳德尔说:“我不想两个人在一起仍旧孤独。” 对此我保持沉默,这是个乏味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而这孤独并非坏事。我知道很多人都竭力否认自己内心的孤独,特劳德尔就是这类人。 作为报复,特劳德尔把我送进了精神病院,之后居然可怜巴巴的祈求我的原...
评分特劳德尔说:“我不想两个人在一起仍旧孤独。” 对此我保持沉默,这是个乏味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而这孤独并非坏事。我知道很多人都竭力否认自己内心的孤独,特劳德尔就是这类人。 作为报复,特劳德尔把我送进了精神病院,之后居然可怜巴巴的祈求我的原...
使我们苍老的不是年龄,而是我们经历的事情。 威廉·格纳齐诺
评分跟喝习惯了一种饮品的人一样,细节在无所事事没有高潮的日子袭来
评分这本书其实看了蛮久的,推进很慢,因为文中讲的都是无所事事的生活,曾一度想起萨特的《恶心》,不过格纳奇诺的这本书明显描述平和很多,没有那种让整个人往下沉的感觉。可也正是这样一种平淡,甚至于无味的啰嗦的表述,用一种叫做意识流的东西,让你完全进入到那个世界里。我看小说时一般都会有意识地抽离开来,因为读的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一种构建方式。可是这本书选取的是男主人公的全知式角度,你无法不跟着他走并听他发牢骚,更重要的是,那些在他人看来不痛不痒甚至无聊有病的想法是自己曾经有过或者正在有过的。所以合上书的那刻,我并没有获得解读故事未完该如何继续的能力,甚至判断不了到底是谁病了谁该进精神病院。当然在现实中,大多数的我们并不会(可能是没办法也可能是不愿)让自己一直虚无下去,可谁又能真的解答灵魂需要什么的问题呢?
评分对生命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任性地自我放逐。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地坦然生活。
评分疯子都在精神病院的外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