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尔斯•R•克洛斯
Charles R. Cross (1975—)
美国西雅图音乐与娱乐杂志《火箭》编辑。著有《满是镜子的房间:吉米·亨德里克斯传》《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等多本与摇滚乐相关的著作。
~~~ ~~~
★译者:牛唯薇
译有《西雅图之声》《十三座钟》等。
前新闻狗,想当编剧/作家。
★★★
一颗子弹
一声枪响
一段悲剧的童年时光
一份关于音乐与生命的真挚回忆
★★★
权威音乐记者查尔斯·R. 克罗斯历时四年写就的传记
再现科特·柯本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轨迹
亚马逊年度畅销书籍
~~~ ~~~
★《重于天堂》为所有音乐人物的写作设立了一个新的高度。——《滚石》
★有史以来关于摇滚明星最为动人和坦诚的书籍之一。——《洛杉矶时报》
~~~ ~~~
★★★
本书是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查尔斯·R. 克罗斯写就的权威科特·柯本传记。作者通过4年的调查、400多次采访以及对柯本未出版的日记、歌词和家庭照片等珍贵资料的抽丝剥茧,生动再现了这个传奇摇滚巨星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足迹——从悲惨的童年到孤苦的青春期,再到在阿伯丁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直至最终成名后在公众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下自杀身亡。《重于天堂》不仅为读者呈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地下摇滚乐的辉煌群像,更将其中心人物科特·柯本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发掘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的故事,更是一个始终渴望爱的、孤独的孩子的故事。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音乐类/音乐人物传记类书籍在内地有了简体中文版译本,真是令人欣慰的好事。但可惜的是,大多数这类书籍的中译本都存在着翻译错误多、校对流于形式的问题,令人特别痛心。当得知入选《Blender》杂志“史上最伟大40本摇滚说书籍”的Kurt Cobain传记《Heavier ...
评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好像遗忘了他或者说是有意的躲着他。最近读《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才知道他比我想的还要痛苦的很多。我那些听涅槃乐队的日子似乎从岁月的湖底慢慢浮现上水面。那时的我或许如同柯本万分之一的苦闷,或许是有一些羞耻的和不愿意诉说的事情积压在心底,...
评分Every Cobain stan should get their hands on this revealing book and learn that your messiah was just another product of the record industry.
评分1994年4月5日,西雅图上空的一记枪响,结束了一个27岁金发男人的生命,也把一个摇滚时代推向盛极而衰的顶峰。 随后的几十年里,这个男人的脸被印在了大大小小的T恤上、手机壳上、杂志上、周边上。每年四月,从美国东西海岸到中国聚集着摇滚青年的角落,都有人缅怀他、纪念他。 ...
科特死后,摇滚真的就只是流行音乐里的一个分支了。他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痛苦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对他人最幽微情感的体察,是一种天赋,科特可以拿十分,我最多五分吧。在天使的头发和婴儿的气息中自残,他只是太过爱人而爱自己太少。You saved us all.二十五年了,love you Kurt.
评分自传最重要的是坦率和真诚,而为他人作传最忌讳的就是要避免粉丝向的写法。克鲁斯写柯本,没有回避,简直是一种心理解剖。这本传记比较符合我的胃口,读完我才知道科特柯本比我想象的还要痛苦很多,他和那么多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人和事情在抗争。家庭和青春期对一个人的命运可谓是影响太大。
评分不要因为科特的光环而高估了这本翔一样的烂书。我感觉此书从作者到译者、编辑都根本不热爱甚至并不了解摇滚乐。首先,作者对科特的创作历程、人格魅力和音乐才华都鲜少着墨,却总是自作聪明地对科特耍些朋克式的解构手段,津津乐道于各种八卦,真是把科特扒得底裤都不剩了,就好像在说:看哪,你们所信奉的神不过是一个瘾君子、偏执狂,一个善于自谀的撒谎精——给科特留点体面行嘛?其次,译者的各种错误真是让人想掀桌子,把ibanez翻译成伊巴尼斯也就算了,但是把def leppard译成“瞎豹”是什么鬼啊?melvins译成“小妖精”那pixies怎么翻?其他各种错漏之处真是不胜枚举,语言也毫无美感可言。最后,就是此书的校对了。此书有过校对嘛?各种错别字令人发指,很难相信这居然是一本正规出版物,真不知道责编在搞毛?
评分Kurt cobian于我而言,也许是青春期唯一的有形遗物:一个在自我欲望里不断沉溺,同时又不断决绝地逃避的畸零人士。一个自带分裂、毁灭属性的明星。在丧的国度里,他是被娱乐化、抒情、诗意书写的第一人。源起弗医生,他是他手中的活体病例。可怜人,在饥饿中死去了20多年,还要被不断地解读,改写,再解读。喜欢作者在开篇的这句:不多的例外是因为有几个人想写下自己版本的历史,在此祝他们成功。这句话像回魂过来的cobian,送给消费他的好人们的一句嘲讽
评分从390页开始不受控制地掉眼泪,那几页的自杀活动描写,从买枪到写信,从海洛因到上子弹,我好像就在那时的那个房间,亲眼目睹了整个悲剧的过程,为极度的绝望感同身受。我最羡慕的是克里斯特和崔西与科特的感情,一生中能有几位这样的与血亲无二的老友是何等的幸运。最后,我顶着一张挂满还没完全干掉的泪痕的烂脸,终于读到了尾声的最后几段,脑子里闪现着蒙太奇电影里科特童年时期的金发蓝瞳,小男孩那张天使般的温暖笑容,他讲的什么我已经完全不在乎,因为我现在只想扔下书捂着脸放声痛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