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视野

底层视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哲铭
出品人:
页数:23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1
价格:4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80811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教育
  • 教育
  • 社科
  • 社会
  • 学术
  • 中国
  • 底层视角
  • 社会观察
  • 阶层
  • 现实
  • 人文
  • 纪实
  • 底层生活
  • 社会问题
  • 思考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底层视野: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内容简介:叶哲铭博士的新著《底层视野——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以浙西南山区为研究范围,一方面大量利用地方史志、政府档案等资料对这一区域乡村民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变化进行梳理,从中发现与现代学校教育直接、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选择该区域的一个村落作为个案,借鉴人类学的社区研究和个人生活史等方法,具体地考察分析了现代学校教育对该村落民众生活的多方面影响。作者在书中所得出的结论未必都具有普适性,但是,作者所选取的切人路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所收集整理的大量文献资料,却对我们全面理解、认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图景提供了颇有意义的启示。

作者简介

叶哲铭

男,1973年生,浙江大学教育史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自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接受教育史学科训练,对浙江近现代教育变迁情有独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浙江近代高等教育变迁》,首次系统梳理了浙江省普通高校1949年前的发端、发展过程。2003年重回浙江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史学家田正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以家乡——浙西南山区为区域研究对象,开始了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变迁关系研究的艰难探索,完成博士论文《现代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生活——以20世纪上半期的浙西南山区为中心》。 历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

目录信息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早期社会人类学研究中的乡村教育图景
1.2.2 民国时期教育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社会调查的展开
1.2.3 20世纪后半期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
1.2.4 20世纪后期国內相关学科的部分研究
1.2.5 20世纪后期教育史学科的相关研究著作
1.2.6 小结
1.3 范畴界定
1.3.1 现代学校教育
1.3.2 乡村民众生活
1.3.3 浙西南山区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2 浙西南山区的区域背景
2.1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
2.2 浙西南山区的社会历史变迁
2.2.1 建制沿革
2.2.2 人口繁衍
2.2.3 经济发展
2.3 浙西南山区的传统教育
2.3.1 官学
2.3.2 书院
2.3.3 学塾
2.4 落后的经济与并不落后的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3 现代学校发展与乡村民众受教育情况
3.1 现代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
3.1.1 清末新式学堂的发端
3.1.2 民国前期学校规模的发展
3.1.3 民国后期学校规模的超常增长和回落
3.2 学校兼办成人教育的情况
3.2.1 清末至国民教育制度推行前的情况
3.2.2 国民教育制度实施后的情况
3.3 浙西南山区民众受教育情况的整体评估
参考文献
4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经济生活的影响
4.1 浙西南山区各种职业教育机构
4.2 学校毕业生的经济改良活动
4.3 学校教育机构的经济改良活动
4.3.1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的农业推广活动
4.3.2 其他学校的经济改良活动
4.4 学校教育对民众经济生活的有限影响及原因
参考文献
5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政治生活的影响
5.1 学校教育与浙西南乡村精英的“离乡”和“返乡”
5.1.1 现代教育与清末民初地方精英的政治启蒙活动
5.1.2 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乡村精英群体的“离乡”
5.1.3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
5.2 学校传播现代政治观念的努力
5.2.1 学校与乡村歌谣中传播的现代政治观念
5.2.2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对乡村民众的政治宣传
5.3 学校教育与乡村民众参与基层政权活动
5.4 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凸显
参考文献
6 现代学校教育对乡村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
6.1 现代学校与民众传统信仰空间的现代转化
6.1.1 浙西南山区祠堂庙宇改为现代学校的情况
6.1.2 民众传统信仰空间向现代教育空间的转化
6.2 学校教育与传统习俗的突破
6.2.1 女子入学与身体解放
6.2.2 畲民教育与畲汉通婚
6.3 学校教育与民众现代体验的获得
6.3.1 学校与现代事物的传播
6.3.2 学校体育运动对民众心理的影响
6.3.3 学校与民众的“国际关系”体验
6.4 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学校
参考文献
7 村落个案:佳村和震东小学
7.1 佳村的地理、宗族和文教背景
7.1.1 “松川锁钥”
7.1.2 主姓宗族村落
7.1.3 地方传统文化和教育
7.2 震东小学的发展轨迹
7.2.1 清末佳村新式学堂的创办
7.2.2 民国时期震东小学的变迁
7.3 学校在村民生活变迁中的意义
7.3.1 士绅子弟:从儒生到专才的转型
7.3.2 普通民众子弟:文化启蒙和身份变化
7.3.3 佳村女子:身体的解放与职业的获得
7.4 村落与小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8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