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傢,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師。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哲學傢應為政治傢,政治傢應為哲學傢。哲學傢不是躲在象牙塔裏的書呆,應該學以緻用,求諸實踐。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
《世界法學經典名著:理想國》是一部對話體經典著作,內容涉及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藝學等方麵,是一門綜閤學問。它包含的哲學體係可稱為一個關於人的綜閤學說。西方哲學和各門社會科學,幾乎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最原始的經典錶達方式。
《理想国》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与主流自由主义学说相对立的“反动学术典型”而加以批判。这些批判者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价值立场的互应场域中,自然有着可圈可点的正当性。然而作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理想国》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品读,从中可以提炼出很...
評分这是篇读书笔记,为什么读了这本书?可能起源于内心一些完美主义的东西。 这一年,给自己列了个很长的书单,想把西方经典里和科学有关的东西全读一遍,弄清楚" 科学"这个概念在西方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以更好的了解什么是科幻。 西方最早没有科学的概念,科学是...
評分 評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評分【按语: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刊出。感谢曹帅先生约请笔者撰写这篇小文。 不同于波普尔对《理想国》的极权主义指控以及施特劳斯学派较现代的解读,本文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观念的本意是让权力听命于于智慧和理性。这与其说是一种笨拙的政...
兩韆四百多年前的思想,如此經典,初讀,略感緊張,嗬嗬。書中有些想法即使放在現在也不過時,有些想法已經存在,有些想法依舊存有爭論。頗有感慨:思想的影響如此深遠,韆年後的我們依舊受用,是前人智慧超群,是思想一脈相傳,還是現在的我們思考的太少太淺?科技在發展,思想也在發展,我們都受其影響。雖是讀名著,卻無法做到設身其外,我們都是曆史長河中的一份子。 需要吐槽下該版本的翻譯,詞語太過現代化,以至於感覺是在讀譯者理解的理想國,而非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想讀原著,然後再看看其他譯本,對比一下。齣版社初衷雖好,利於讀者閱讀,突齣原著精華,但終究覺得缺少些什麼。突然想起《三體II》中鼕眠者在幾百年後被蘇醒,現代人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思想,卻依舊能感受到來自那時的智慧。
评分彆的版本還沒讀,這本給我重在詭辯的感覺。
评分對袁嶽的譯本不是很滿意
评分“整部歐洲曆史就是柏拉圖思想的注腳”
评分這個版本的閱讀體驗並不舒服,下次重讀第二遍,換個版本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