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遗物整理专家”的真实见闻 由46篇工作日记组成 荣获日本杂学出版奖,日本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话题作者吉田太一创立了日本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本书的46篇工作笔记,是从他五年来经手过的五千件以上的案例当中挑选出来的。 透过他的见闻与心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并察觉生命是如何在社会各角落流动、消逝。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谁能想象出死亡如此光怪陆离的多样面貌?活得好好的时候,谁会想到有朝一日,我们珍藏的物品也会变成遗物? 所以,我们说,这是一本让你更加珍惜生命与周遭人的书 。也是一本让日本平民落泪的生死感悟书。
吉田太一 1964年生,大阪人。毕业于大阪市立樱宫高校体育科,为了一圆日本料理厨师的梦想,辗转服务于大阪、神户、东京等地,21岁就任东京惠比寿的新餐厅店长。23岁时回到大阪,在佐川宅急便工作五年之后,于28岁买进轻型卡车,开始投入运输业。 两年后,注意到搬家时会产生大量二手物品,于是设立了日本首创的“搬家回收商店”,颇受媒体注目。
1999年,成立吉田物流株式会社,之后又发现随着独居老人增加的遗物整理需求逐渐增多,于2002年创立遗物整理专业公司“Keepers”。此外,还经营“遗物全国配送”“葬仪社介绍”“清扫、消毒”“回收品买卖”“不动产销售、拆除”“翻修咨询”“汽机车报废手续”等服务,已经手超过4000件的案例,并成为媒体关注报导的对象。
46个案例,46段人生。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经历了亲情的疏远,人情的淡薄。 再豪华的宅邸,再珍奇的宠物只是旁证了你的孤单。 不管你的爱好有多么边缘,不管你的外形多么的普通。试试打电话给你的亲人,试试各种社交APP。 找到一个有说不完话的伙伴,用一个亿都不换。
评分孤独会死么,或许吧。但是明显遗物整理人这个行当是因为孤独而衍生的。一般人死之后,遗物均由亲属自己亲自来处理。一个正常的环境中,这也是一个缅怀死者过往经历的机会。流着泪整理另一个关切的人的东西,虽然伤心但是绝对是最后可以给对方温暖和安慰的行径之一。 因为关系...
评分孤独会死么,或许吧。但是明显遗物整理人这个行当是因为孤独而衍生的。一般人死之后,遗物均由亲属自己亲自来处理。一个正常的环境中,这也是一个缅怀死者过往经历的机会。流着泪整理另一个关切的人的东西,虽然伤心但是绝对是最后可以给对方温暖和安慰的行径之一。 因为关系...
评分是不是我神经太大条啊还是看了太多阴暗面,最近看@吉田太一 的<遗物整理人看见的>,很多都是孤独而死很多天之后的惨状,什么腐烂蛆虫尸油之类,更有孤独老去的悲惨生活,我居然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人人都要一死,而死时没人陪你一起。最后被蛆虫吃变腐烂连白骨都散架,大自然...
评分看书中一个个人,死了超过一周,一个月,半年才因为尸臭或其它原因被人发现,心里觉得很悲哀和奇怪。 在日本大城市里独身生活的人,人际关系很冷漠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想想自己,独自在都市工作生活,亲戚很少联系,老家也是一周一个电话,即便是消失几天可能也...
看多了罗里罗嗦心理描写背景交代balabala一大堆的小说,再来看这样简单直接的文字,反倒觉得清爽自然。其实很像漫画《死亡清扫人》的文字版,正因为看了漫画,所以对书里描写的场景才有跟直接的感受啊~~~说起来《死亡清扫人》四卷以后的中文版遍寻不到啊,好想看~~~
评分每个故事都很短。
评分文笔很简单,毕竟作者只是一个遗物整理人。文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孤单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因为自闭还是其他原因,不与外界交流,导致死去多日都没人发现。有时候想想,孤单死的人在死的那一刻也许是解脱,而忽视他们的亲友可能会很长时间无法走出来吧,但是最辛苦的还是遗物整理人吧,本来对这个职业很好奇,看完觉得自己没有勇气从事这样的职业。
评分文笔和见识都成问题,浪费了大好题材。自杀者只要在死之前有人能跟他说说话就能避免悲剧?呵呵,你懂个屁啊。
评分【2018.53】想着死后还要给别人带来麻烦,一个人孤单死去实在太可怜了,似乎更能让人想要再努力一把好好活下去。文字很简单,很多篇幅都是戛然而止,即使这样觉得和满屋蟑螂味比尸臭味简直是玫瑰花香的遗物整理师们也真是不容易啊。珍惜只有一次的生命,没人能感同身受活着的你遭遇了什么痛苦,同样如若死去也无法知道爱你之人会承受怎样的悲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