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敏,著名作傢,江蘇省作傢協會副主席。
托生鄉野,寄居都市,現居南京。
11歲離傢寄宿,14歲求學省城,16歲父親去世,18歲開始工作。
曆經營業員、小乾事、企宣、記者、秘書等職。
25歲決意寫作,欲以小說之虛妄來抵抗生活之虛妄。
已齣版長篇小說《博情書》《百惱匯》等五部、中、短篇小說集《紙醉》《取景器》等三部。
曾獲莊重文文學奬、人民文學奬、中國作傢奬、小說選刊讀者最喜愛小說奬、小說月報百花奬、中國小說雙年奬等。多部作品譯為德、法、俄、日等文字。
故事發端於27年前的聖誕夜,這一夜成為瞭後來一切事件的根源,決定瞭所有人的命運,幾十年間纏繞不去。
19歲的大學生丹青那晚舉辦舞會,舞會上他邂逅瞭美麗時尚的斯佳,他倆一見鍾情,靈肉交融,歡愉的同時悲劇依然滋生——嚴打的年代將他們的行為定調成流氓罪,丹青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瞭19歲。
然而這纔隻是悲劇的開始,青春靚麗的斯佳餘生皆在陰霾中度過,她是如此渴望愛,或者被愛,可是她終其一生,都卻而不得,更愛而不能,她纔是時代真正的祭品。
瞬間風月,永生傷痛
二十二年,一個女人的靈肉流亡,一個時代的悲情備忘。
韩浩月 《此情无法投递》是一本令人惊讶的中文小说,有着王小波式的语言快感,余华式的残酷疼痛,苏童式的阴郁怅惘,但它是一本作者属于鲁敏的作品。11岁离家寄宿,14岁求学省城,16岁父亲去世,19岁开始工作,从这样一份人生履历,可以猜测到作者拥有着怎样敏感的精神空间...
評分最近三十年,我们正经历着社会转型,现实中存在中各种纷乱的思潮和经验。阅读当代文学,我们常会发现作家也很困惑,作品给人一种无力感,无法反映广博的社会现实,指引社会发展的功用更无从谈起。鲁敏女士创作的《此情无法投递》,是都市情感题材中的佼佼者。它从人性和情欲的...
評分鲁敏的长篇新作《此情无法投递》以1983年圣诞之夜一个偶然事件为缘起,以五个时间节点,带出了陆丹青与斯佳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斯佳二十二年来的灵肉流亡,以及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作家以贯常的冷静叙事风格,将二十来年的生活再现在读者面前,这里没有传...
評分 評分故事从1984年开始直至2006年,描写了两代人的辛酸生活,80年代对于我们这些孩童来说如过眼云烟,而对于我们那些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父辈们,对于那些还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历史遗留,新旧交替,改革开放,思想转变。。。。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如染...
彆自欺欺人瞭,很多時候,讓步不是為瞭將來不讓步,妥協不是為瞭將來走的更遠。妥協,是因為沒有堅持的本錢。
评分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评分從那晚開始,迴到那晚結束。一到描寫那晚的語句就變得像夢一樣,誰也說不清楚,隻是那晚決定瞭所有人的命運。貌似勇敢的斯嘉做瞭每個時代最齣格最先鋒的事,而她其實隻懦弱的,被周遭發生的事推著嚮前。最虐的是丹青的爸爸,哎。
评分裏麵的人物關係很有意思。甚至斯佳和丹青的爸爸的關係也很有意思。其實還可以把人物關係設置得更好的。作者的文筆我覺得不好。
评分記憶産生情感的隔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