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评述了20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对当代文学主要作品的评述等。
作者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多次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科研成果奖。
我承认我只是没文化的本科生,读不懂书中蕴含着的深层思想。但是这思想的体现方式也未免太纠结了点吧。逻辑思维在哪?我还真没有看到。 大的框架不说,最基本的遣词造句也很有问题。比如第33页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正被一些人当做旗帜,用来反对毛泽东的工农兵方...
评分新时期小说流派及其特征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是从伤痕文学开始,历经反思—改革,而从文学表层走向文化深层。寻根小说带来小说观念的新感悟,继而出现了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它们突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超越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限制,小说主题多样化。在借鉴西方文学流派的...
评分洪子诚此书所用的引号就如紧箍一般套在一个个词语上,词语就像孙悟空一样努力挣脱禁锢,进行一场关于解释的修行,但解铃还许系铃人,如来不念咒,又何以解除呢?对我们来说,如来是谁,咒语又是什么,都将由引号来回答。 ...
评分 评分前半本书都在为文革时期的各位大小作家的不幸遭遇平反和鸣不平。 后半本书将话题回归学术,观点明显,内容生动活泼,算是很用心的一本教材。 作者不惮于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和意见, 在文学观点上不流俗, 值得一看。
迄今读过的包括古今中外的最好的一本文学史。
评分中国2 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遭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的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集体性的精神运动过程,即使在2 0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文学的历程仍将一如既往地跨过世纪之门,向新的未来深入推进下去。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不可能积累太丰富的精神成果,所以,人为的断代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评分非常客观的一本文学史,没有机械地用进化论式断代方式来写每时期所谓代表作。对作家,流派,论争和思潮都有非常客观的评价,并且在避过审查的同时言语又暗藏机锋。
评分迄今读过的包括古今中外的最好的一本文学史。
评分被无数次要求读的书终于读了。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以前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