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

大国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1911- 2009 )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蔡德贵

1945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季羡林生前最后一位学术助手、山东大学教授、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史哲》主编。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先后在科威特、埃及、美国、瑞士、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日本和香港、澳门访问研究、工作和参加学术活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宗教。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合著)、《秦汉齐学》(合著)、《修身之道》、《阿拉伯哲学史》、《沙漠里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学与宗教》、《中国哲学流行曲》、《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季羡林传》、《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和主要作者)、《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季羡林师友录》,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5卷、《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家词典》、《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儒学年鉴》等多部。

出版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口述
出品人:
页数:431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3512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国学 
  •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历史 
  • 人物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季羡林先生生前在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的协助下开始进行口述史的工作近十个月的时间里口述达七十五次之多,这一口述实录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宝贵财富。口述史从季羡林的家世、童年、求学经历、治学经过、学术研究、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详尽的、真实的反映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平凡而又充满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研究季羡林先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书也首次披露大量季羡林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将为众多季羡林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可信的、珍贵的资料。

乡村少年,为何过继叔父,离乡别母,踏上学术坦途。

入读清华,留德十年,陈寅恪为何推荐他执教北大?

与乔冠华同时赴德留学,为何走上不同人生之路?

胡适为何在1949年必须离开北大?南京机场他又为何潸然泪下?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一心想做蒋介石“帝师”,人生沉浮,被批“四大不要脸”

胡乔木夜访季羡林,所为何事?

丁玲、胡也频、沈从文,扯不断,理还乱

………………

茫茫人海,他最敬佩谁?百年沧桑,他最看不起谁?

人之楷模,学界典范,学海无涯,三辞桂冠,万众敬仰,人生有憾

回溯百年人生,激扬风流人物

欲知季羡林和他的真实世界,且看《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据《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记载,季羡林于2009年7月11日去逝。此前九个月,即2008年10月1日,97岁的季老先生让人给此书的作者(即口述记录者)蔡德贵教授发去一个短信,请蔡前去谈话。约一个星期后(10月9日),蔡赶到季所在的北京301医院。原来,季要请蔡当助手,记录口述历...  

评分

读这本书比读季老的研究型的著作要容易,跟能理解季老的学习研究过程和他的学术思想。其中也讲了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家的事迹与研究教学经验,我认为对于我的了解那个时期的学术氛围与名家是有帮助的。至于作者的水平和季老的地位我觉得还是应该收到肯定的。  

评分

不读国学,是我的一种印象,“国学”二字,对我来说太深奥,听着名字就觉得够大气,而我相对来说,气场小了些,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愿意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季老。 初识季老,是对他精通12国语言的震撼,而一提及他,就想到林语堂,两个中国式的男人,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们,...

评分

李廷华:漫漶无稽的“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历史》读后 作者:李廷华 载《书屋》2011年第1期   在版权页上标明于2010年10月出版的《大国学》,早在9月初就上架北京各大书店。距季羡林先生去世刚刚十四个月,成书速度堪称迅疾。据此书整理者蔡德贵先生说明,在从200...  

评分

读了蔡德贵整理出版的《季羡林口述史》,感觉是想模仿艾恺对梁潄溟访谈录《这个世界会好吗?》,可是水平较后者有着明显的差距。就访者而言,蔡德贵刻意提出的一些话题有溜须拍马的痕迹,显明过于功利。就受访者而言,季先生远远还如前辈梁先生淡定。不过,谈到冯友兰,二...  

用户评价

评分

当当限时借阅。季羡林2008年到2009年的72次口述历史整理。不是一般的历史读物,杂以对人事、治学、国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宏观讲述历史的反而很少。多的是各类名人的轶事等,可谓群星荟萃!(比如陈寅恪自己讨论说“恪”应该读ke,而非que,其德语名中也是读ke)总体上,值得关注的点分布零散,季老的口述中还多有重复,有机会可以将截屏保存的重读,或者等对其他人物有足够了解时再读~~在文学方面,季老看不上金庸、茅盾的小说,唯看中巴金。新诗方面,认为只有戴望舒的《雨巷》好,而戴其他的以及徐志摩等人的都不行。

评分

老人说古,也有意思。不过这编辑把书名给起的...国学,还大,一说大就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了是吧...[2011夏]

评分

老人说古,也有意思。不过这编辑把书名给起的...国学,还大,一说大就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了是吧...[2011夏]

评分

别人说忘记是健忘,他说忘记是岁月沉淀的必然结果。

评分

当当限时借阅。季羡林2008年到2009年的72次口述历史整理。不是一般的历史读物,杂以对人事、治学、国学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宏观讲述历史的反而很少。多的是各类名人的轶事等,可谓群星荟萃!(比如陈寅恪自己讨论说“恪”应该读ke,而非que,其德语名中也是读ke)总体上,值得关注的点分布零散,季老的口述中还多有重复,有机会可以将截屏保存的重读,或者等对其他人物有足够了解时再读~~在文学方面,季老看不上金庸、茅盾的小说,唯看中巴金。新诗方面,认为只有戴望舒的《雨巷》好,而戴其他的以及徐志摩等人的都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