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谈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
今天开始看季羡林的谈佛,真是文史研究的大家。从研究的角度看佛教,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佛教历史渊源去伪存真,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到可以有文史的研究做到这样,多方收罗证据,讲方法,对比,研究,严谨科学。各种文献论据的对比,认真的对比,研究论题...
评分看待问题入木三分,言简意赅。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谈论佛学的优劣。佛非完人,给盲目崇拜佛学的人,当头一棒。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推论,悉达多是吃猪肉得病涅槃的。有点意思。了解起源,才能看透本质。此书对佛学研究很有帮助。
评分本来想看看大家对佛的理解,结果满篇的学术钻究,基本属于看不懂,对佛本身的探讨好像很少,草草翻阅而过。
评分一直很仰慕季老,国学大师,更仰慕的是他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品质。上了大学后,人生开始越来越迷茫,想要找到自己的路,或是信仰之路,无奈只是徒增苦闷。 季老的谈佛,一如既往的充满着平静,起初以为是谈一些佛的教义,谈季老对佛教的理解,对佛家经典的讲解,对佛教本核的探...
评分今天开始看季羡林的谈佛,真是文史研究的大家。从研究的角度看佛教,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佛教历史渊源去伪存真,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到可以有文史的研究做到这样,多方收罗证据,讲方法,对比,研究,严谨科学。各种文献论据的对比,认真的对比,研究论题...
学者不实修,只是拿佛法做研究,面对宝山不识宝
评分: B948-53/2484-1
评分“我们现在应该急起直追,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更要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以期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论断。这一件工作,不管多么艰巨,是迟早非做不行的,而且早比迟要好,否则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总之,弄不清印度文化,印度佛教,就弄不清我们自己的家底。”
评分在机场等候晚点的飞机买的书,厚厚一本近日才翻完。无关信仰,纯学术探讨。
评分实非谈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