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佛

季羡林谈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出品人:
页数:217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
价格:24.00元
装帧:ペーパーバック
isbn号码:9787801705402
丛书系列:季羡林言谈系列
图书标签:
  • 季羨林
  • 佛学
  • 宗教
  • 佛教
  • 季羡林谈佛
  • 季羡林
  • 学术
  • 哲学
  • 季羡林
  • 佛教
  • 思想
  • 文化
  • 哲理
  • 人生
  • 智慧
  • 经典
  • 感悟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季羡林谈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

作者简介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目录信息

释迦牟尼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佛典中的“黑”与“白”《列子》与佛典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法显玄奘与《大唐西域记》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佛教的倒流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我和佛教研究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开学起一直在看《季羡林谈佛》,到今天终于完成了阅读和摘抄。将近四百页的大开本儿,全是一篇篇论文啊,心疼自己。不过好在季羡林老人家心地善良,写得不仅条理清晰还浅显易懂,我也才得以饶有兴趣地读完。 对佛教的来龙去脉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常识,什么...  

评分

1.以语言比较与溯源的角度,论证“佛”并非“佛陀”的简称,而是两种不同外来语言的音译(先有“浮屠”、“佛”,后有“佛陀”之词汇)。并推论当时佛教传入具有两种途径。——此切入点甚妙,非精通当时周边诸种语言不能为。 2.总结曰“世界宗教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这个规律...  

评分

评分

1.以语言比较与溯源的角度,论证“佛”并非“佛陀”的简称,而是两种不同外来语言的音译(先有“浮屠”、“佛”,后有“佛陀”之词汇)。并推论当时佛教传入具有两种途径。——此切入点甚妙,非精通当时周边诸种语言不能为。 2.总结曰“世界宗教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这个规律...  

评分

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曾经在看过一篇描述北大生活的文章,其中提到北大图书馆的一角有一张属于季老的专属书桌,每天季老都会坐在桌前认真的阅读书籍。于是开始羡慕北大的学生可以这样零距离的靠近如此了不起的一个人。 本以为书里描写是季老对佛学的理解,对禅的解释,看了第...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适合作为想了解佛教的初级读物啊,里面很多内容都需要对佛教历史有一定了解才能明白~

评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文人的逻辑思维赞。

评分

季老儒学之造诣,晚辈站在珠峰上也难望其项背,略多嘴几句非不敬也,言语冒犯见谅。标题估计是出版社故意误导,若是《季羡林佛教史论文集》估计没人会买了。大儒以佛教史为题做学术考究未尝不可,但以Marxism唯物观为准绳,奉恩格斯只言片语为圭臬,夹杂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考察释迦牟尼及其僧团事迹,未免有照虎画猫之嫌了,更失去了宗教的本义,对禅宗的偏颇之语更让人大跌眼镜。有道是“文人相轻”,对于抢夺了不少儒学地位的佛学(非佛教),“儒派”话事人挑挑刺也可理解,何况“佛派”也已世俗化了呢。

评分

从语言学上来研究佛教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

评分

“我们现在应该急起直追,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更要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以期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论断。这一件工作,不管多么艰巨,是迟早非做不行的,而且早比迟要好,否则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总之,弄不清印度文化,印度佛教,就弄不清我们自己的家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