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史》全面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融合、发展,足以论证,中国今日的和平发展并非孤立、偶然。其中,文明对话而非对抗,文明交融而非交恶,文明沟通而非冲突,海纳百川的东方文明构成了亚洲大趋势的文明背景。
王灵桂,山东诸城人,高级记者、法学博士。出版了《一脉相传阿拉伯人》、《一脉相传犹太人》、《中东怪杰》、《天使与魔鬼共舞:一个中国记者的黑非洲札记》;执笔撰写了《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第七章;翻译了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督斯的代表作《黑色的眼镜》和《处女与白发》;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世界知识》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能够完成已经实属不易,随意的评分和毫无道理的批评实再不好接受。本书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派、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多个方面,首先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历程,从启蒙到兴旺,从兴旺到分支,可以感觉出作者在这其中下的功夫和努力。因为本书介绍的是《中国伊斯兰教史》,所以大部分笔墨都用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特点上。所以正如书中所写,伊斯兰教是一个国际性的宗教,处理和对待伊斯兰教问题,必须要有世界眼光,切不可随波逐流,必须以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利益为唯一标准。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良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
评分作者的预设立场是,现今中国的回族以及其他非突厥语系的大部分成员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历史上总可以找到他们的来源,即来自中国之外的“祖地”,因而,回民的历史也就成为了中国之外的穆斯林在中国繁衍发展的历史。可问题是,姑且不论今天的民族概念的建构历程,单是回族、回民与回回的关系都难以探讨清楚。缺乏历史的眼光,也就总会有一个偏颇的出发点吧。
评分很差劲的一本书,整本书都在用唯物史观意淫,用无神论的思想批判
评分2018019 导论里面那些伟光正不应该出现在一本严肃的学术书籍中,或者,它的存在恰恰证明了此书的水准?
评分首先,作者有许多基本知识的错误; 其次,作者在引用前人的思想,说法时断章取义,以此来做为论据; 第三,断章取义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预设的立场张目; 第四,有些内容逻辑不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