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解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与司法立场吗?在这个 Twitter、Facebook与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办案?他们使用维基百科吗?他们还阅读法学期刊吗?他们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吗?他们为何在审判中扮演历史学家角色?他们如何处理判决书中的“脏话”?他们退休之后,如何发挥余热?这本书尝试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告诉您一个最新、最In的联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做出了一系列判决。他们加大了对在校学生言论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对学生的“光身搜查”违法;他们认为处决奸淫幼童者违宪,却又确认了注射死刑的合宪性;他们要求民选法官必须在一方当事人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回避,又放开了企业、工会对政治选举的资金介入;他们要求CSI专家必须出庭作证,还命令不雅词汇退出电视节目。有人说他们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有人骂他们祸国殃民,开历史倒车。真相到底如何?这些判决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博弈与法理智慧?这本由中国最高法院法官所著的书将为您揭开谜底。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从警四年,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著有《刑事没收研究:国际法与比较法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译有《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书店,2009)、《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书店,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自由的精神:勒尼德•汉德法官书信演说录》(法律出版社,即出)。曾著有小说《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前言: 还没读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写书评了,还做了另一个决定就是把盒饭不管是写的还是翻译的书都找来看一看。不是因为对盒饭有兴趣才看,而是对美国司法体系有兴趣,偶然找到了对口味的作者。 真心觉得盒饭是个很有责任感的法官,也是很有学识很有想法的人。但是也希望他...
评分何帆先生近年来一直关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媒体上开设“彼岸司法”专栏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和相关司法问题,其新作《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就是对近十年来美国司法观察的结晶。(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这...
评分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解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与司法立场吗?在这个 Twitter、Facebook与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办案?他们使用维...
评分何帆出新书了。话说这个《大法官说了算》增订本几乎就是一本新书:删去原书一半,加了二十万字,比原来厚一大截。何帆让大家齐齐地归到一个问题:工作出差讲课忙成狗、再做微信公号、旅游各种玩、看书看各种剧,为什么还能神一样地,从2007年至今的九年里,翻译十一本书、写四...
评分在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社会,法律无所不在。 ——劳伦斯•弗里德曼 何帆兄在翻译《批评官员的自由》一书之前,心中未尝不是没有疑虑的,因为他曾征询我对翻译此书的价值的看法。我狠狠地推了他一把,极力怂恿他着手为之。我不知道我的意见对于何帆兄最终...
和《九人》有许多重叠的部分。
评分第二本完全利用挤地铁时间看完的书,非常好的美国司法制度科普。从联邦高院的9位大法官和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审判案例入手,何帆老师带我们走近了一幅美国司法长卷,理解何为对普遍公理的质疑、对既往先例的谦抑和对权威挑战的勇气。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本来以为国人写的不会很有意思,但实际看起来作者能旁征博引,把枯燥的法律判决前前后后都讲的很清楚。不过总觉得作者是用一种羡慕的语气在著书,想想现实,羡慕也是有道理的。
评分习惯性的先看后记,立马被这句话击中,匆匆与生活讲和,岂非负了少年?
评分要说缺点的话,本以为高法的庭辩会像《公正》一样充满了不同和价值观的激烈对碰,但实际上并没有,也许是作者没有表现出来,总之有些浅显,没有照顾到每一个投票背后所代表的思考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