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
一 过年回家,箱子里装了不少书,大多是思想史方面的,唯独一本小说,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这本书躺在书架上很久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看,这次回家前顺手塞进箱子里,也是偶然。 我们与一本书的相遇,往往是这么偶然。 二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23岁时的作品,一本短篇...
评分1904年6月10日,因赴母丧从巴黎回到故乡已一年的乔伊斯,在都柏林的拿骚街上邂逅了一个名叫诺拉.巴纳克尔的美丽女子,几天后,他们开始了约会。后来,他们跑到国外结了婚,生了一双儿女。为了纪念改变自己一生的这一天,乔伊斯就把《尤利西斯》的背景设在了1904年6月16日,由...
评分大学时候翻过《尤利西斯》,五六十页的样子,没有耐性读完。日常生活中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关键,好恶常由此决定。读书,与作家相遇,也是这个道理。80年代生人大都不喜鲁迅,一定程度是学生时代逢先生作品必要背诵留下的阴影。初看《尤利西斯》,宛如天书,我甚至想自...
评分 评分十五个长短不一的篇章构出的一个微缩的都柏林社会。铺展开来是幽暗的色调 沉闷的氛围 还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各异的生活片段。读起来有些费劲 篇章很多 看过就忘 无奈理解也没多少。
评分与《小城畸人》如出一辙的孤独灵魂的咏叹调:沉闷、黯淡的岁月泯灭了他们的激情,他们固守在各自生活的牢笼中做着困兽之斗,只有在想起往昔片刻的欢愉,才恍若在深沉的绝望中遇见一丝光亮,回忆宛如柔和的星光,给予他们一时的安慰。“他听着雪花隐隐约约地飘落,慢慢地睡着了,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他们的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评分最后那篇《死者》太棒了,有一两篇看不懂的,有一两篇无感的,其他都喜欢。乔伊斯好喜欢高潮时候突然画面变黑那种感觉
评分读了以后泪奔,情节有些许巴尔扎克的《幻灭》的感觉,懦弱是不是人的一种的常态?对抗拖延?不是!对抗懦弱!!!文辞华丽类似于茨威格。。落寞,悲伤,郁闷,懦弱才是人生常态,天天向上仅仅是欺负青少年的不成熟的戒尺。。。
评分一直以为爱尔兰是绿色的象征,结果没想到褐色才是。于是发现几乎每一个短篇都用了褐色、棕色、土黄色等暗示爱尔兰土地的形容词。不能说爱尔兰的《都柏林人》和美国的《十一种孤独》相似,但它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版本的孤独荒凉。《都柏林人》更多地透着陈奕迅那首《不如不见》的压抑无奈,很有着“越渴望见面然后发现,中间隔着那十年”的“明知如何,却不得不”的挣扎劲头。短小平常的人物和简单略显无聊的情节,讲述着平淡如水的生活不如意。无论多么完美热闹的新年聚会都会结束,都会被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搅乱,也终将被一场如期而至的大雪掩埋。苦寒地域的人们有着无法丈量的酒量,冰火之下淬炼的热情,以及难以拉近的距离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