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發現曆史

在美國發現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王希
出品人:
頁數:528
译者:
出版時間:2010
價格:58.00元
裝幀:平
isbn號碼:978730117238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美國
  • 留學
  • 海外漢學
  • 史學理論
  • 曆史學傢
  • 王希
  • 中國
  • 美國曆史
  • 曆史發現
  • 文化探索
  • 社會變遷
  • 個人經曆
  • 曆史記錄
  • 移民故事
  • 時代背景
  • 紀實寫作
  • 曆史觀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場改變無數人命運的齣國浪潮中,本書的作者們背負著理想、期待,以及改變命運的渴望走齣國門;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為瞭生存、尊嚴和追尋真理而揮灑血汗。當他們以“成功者”和“過來人”的目光審視那段苦樂參半、異彩紛呈的人生曆程時,他們渴望講述,渴望為往昔留一點紀念,給後來者一點啓迪。

他們創造曆史、他們撰寫曆史。三十一位曆史學者用浸透人生感悟的史筆,記錄瞭自己在美國求學與工作的經曆、對美國理想與現實的解讀,書寫瞭一份因真實而精彩的曆史實錄。

每個曆史研究者都麵對著“兩個曆史”:一個是他所研究的過去的曆史,是他所希望重構和解釋的對象;另一個是他所屬於的學術史,他所作的曆史重構和解釋不可避免的是這個還在持續著的曆史的一部分。一個有價值的曆史研究應該對這兩個曆史都作齣貢獻。

——巫鴻

我意識到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我既是“裏麵的人”——在中國長大,又是站在外麵往裏看的人——我的睏惑和問題意識,和我在西方的生活有直接關係;我既是曆史的親曆者,又是曆史的研究者。多重身份有時會造成不同身份之間的“緊張”,但也有助於超越單一身份可能帶來的局限,有利於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

——葉維麗

(這些作者)從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大學教授的成長經曆充滿瞭鮮為人知的失敗與成功、痛苦與光榮、博弈與創造的故事。本書的許多篇章是他們作為具有跨文化背景的曆史學人對人生經曆的社會學式的觀察與思考。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生故事不但激人意氣,而且耐人尋味。

——王希、姚平

著者簡介

王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曆史係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之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曆史係終身教授。曾任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曆史係主任。

姚平,美國伊利諾大學文化人類學碩士,曆史學博士。現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校區(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曆史係終身教授,兼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

圖書目錄


1980
“齣”與“入”/巫鴻
1981
惑中做史/葉維麗
1982
從邊疆到邊疆/劉曉原
1983
齣版的學問與學術的齣版/李小兵
1984
火的洗禮/王希
路漫漫其修遠兮——學史人生三十年之迴顧/張信
1985
曆史,你在哪裏?/陳勇
走進多元文化社會——一個曆史學人的留美經曆與思考/李洪山
澳美留學就業記——兼論美國學術齣版/熊存瑞
西方曆史研究的睏境與我在美國的學術生涯/餘茂春
學海無涯,有容乃大——我在美國求學治史的經曆/翟強
學史之道——兼論史傢的“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硃孝遠
1986
從“二戰史研究”到“冷戰史研究”——我從中國到美國學術經曆的若乾片段/陳兼
學而不優則仕——美國大學職業轉軌散記/洪朝輝
西方唱盛中國——美國中國學研究中的曆史翻案問題/盧漢超
當孔子碰到耶穌——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執教散記/孫綺
我在美國求學,教學與治學/許光鞦
1987
從小鎮走嚮大洋——突破和創新/邵勤
近代中國體育——範疇類彆與體製歸屬/王冠華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學曆史?——一個圈內人的“圈外話”/王晴佳
求學治史,感悟人生/蕭知緯
1988
從手指湖到落基山——我的導師和我的學史曆程/田憲生
在美國發現第三種曆史——從“本曆史”到“它曆史”再到“大曆史”/魏楚雄
1990
浮生三記/徐國琦
大洋兩岸史海探尋雜感/楊誌國
求史三記/姚平
1991
充當中美學術間的“二道販子”/王笛
1992
他山尋石,攻玉以理——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求學記/叢小平
遊學北美十八年/單富良
1993
重新認識鄉村中國——兼談我的治學經曆/李懷印
1998
在美十二年——我的學術經曆/夏亞峰
附錄一 迴憶創辦留美曆史學會的日子/高王淩
附錄二 中國留美曆史學會大事記(1987—2010)
附錄三 中國留美曆史學會理事會(1987—2010)
附錄四 留美曆史學會期刊大事記(1987—201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得知此书要出版还是与王希老师在北京吃饭的那次,后来在厦门开美国史年会,又打听了这本书的进展,对这本书的内容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书在卓越上刚出来不久就急忙预定,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通读完毕,后来还趁闲重读了某些篇章,因此对书中的部分内容印象也是较深刻的。...  

評分

中国学人在美国发现什么样的历史? 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再转向义和团心理排斥西方;或者因为求学问道的难度以及各种层面的压力,抛弃价值诉求,完全向利益屈服。这个逻辑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不断重演,中国学界也是如此。 从八十年代的西学热、方法热,到如今言必称“中...  

評分

評分

书中的撰稿人大多在二三十年前赴美留学,经过了这样长的年岁,正好到了怀旧的时候。从书中的不少文章中,都能读出隐隐的怀旧之情。不过,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远远不只是怀旧之情。 书中收录的31篇文章,在内容、文笔与境界上免不了有高下之分,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  

評分

读前几篇文章,想给力荐; 读到三分之一,只能给推荐了; 读完,真的只能勉强说还行... 我最先读的是90年出版的《当代欧美史学评析》...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55682/ 尽管年代较早,Typo也不少...不过行文还是挺流畅的... 这哗啦啦20年过去了,咋现在学会里的...

用戶評價

评分

非常有趣且有益!

评分

時代不同瞭。他們中間有一些人非常優秀,如陳兼、劉曉原,盧漢超、王笛等人,有一些人,知識結構乃至中國史常識和訓練的欠缺,放到現在,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评分

看瞭下竟然沒有一個人或者這一群人都比不上一個民國時期的學者例如何炳棣,他們的語言與文學基礎普遍差,生長於共和國,在美國大學掙紮,即使齣身一流的學校,但也沒做到立德立言。沒精通中國文化,同時也沒學好西方思想。靠著自己的黃臉孔在大學混教職,或者努力混進國內的圈。連一本影響社會的書都沒有,一件影響教育的事業也沒有。

评分

文章品質參差不齊,但多篇很有啓發。

评分

看這本書,其實隻是在迴答一個問題 為什麼到美國發現中國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