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场》描写一个挣扎着生活的东北村庄,通过生产、生殖、人伦关系,写生命的卑贱:贫困、疾病和死亡;写人性的柔弱和蒙昧,直至无法生存不得不起而反抗。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也是最具传奇性的一位。
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评分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评分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当代的女作家是乏善可陈的,而萧红绝对是一个例外。一部《呼兰河传》,就足以奠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兰河传》首先是表达了作者个人对于儿时童年的追忆和东北小镇家乡的怀恋。因为作为个体生命,其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当萧红在香港卧病时,也...
评分我读呼兰河传时是个闷热夏夜,连空气都粘糊糊的,但对着薄薄的的一本连书页都略有些泛黄的小说,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书中曾有一段写到扎彩铺,“要做人,先做一个...
是不是大家,关键看描写,读完此书可知萧红的伟大,同是女性作家,甩冰心好几条街,而之后的北方女作家无论迟子建、李娟,乃至齐邦媛,有太多萧红的影子。
评分前半本含有著名的火烧云。后半本写着写着就透出吃人的礼数的意味了,茅盾老人家评:萧红既不屑于知识分子的虚伪,又不可能投身人民大众无产阶级熊熊革命之火中,寂寞是缺乏觉悟。
评分我家12岁吃货硬是把语文阅读,读成了舌尖上的呼兰河。 她提炼道:书中写了跟着爷爷吃了一只小猪,因为猪掉井里了;然后吃过一只鸭子,也掉进里了不浪费捞出来吃。 主人公作为一个孩子还动过把鸭子推井里的脑子,然而鸭子是自然死亡。 她绘声绘色把呼兰河的故事断断续续告诉我,说成了类似彼得兔乡村[捂脸] 至于读书笔记怎么写,她说不用我管了自己搞定。
评分是不是大家,关键看描写,读完此书可知萧红的伟大,同是女性作家,甩冰心好几条街,而之后的北方女作家无论迟子建、李娟,乃至齐邦媛,有太多萧红的影子。
评分真的是太有天分,笔触是极淡又冷静旁观的,但就那么轻淡淡地写进心里去。即便穷困已离得很远,也能感同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