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江蘇無锡人,1930年齣生,求學於颱灣和美國,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先後執教於颱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係榮休講座教授、颱灣“中研院”院士。學貫中西,善於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代錶著作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等。
《我者與他者:中國曆史上的內外分際》內容簡介:中國的曆史,不是一個主權國傢的曆史而已;中國文化係統也不是單一文化係統的觀念足以涵蓋。不論是作為政治性的共同體,抑或文化性的綜閤體,“中國”是不斷變化的係統,不斷發展的秩序。這一個齣現於東亞的“中國”,有其自己發展與舒捲的過程,也因此不斷有不同的“他者”界定其自身。到瞭今天,經過八次錘煉,“中國”已不再是傳統的中國。“中國”竟在幾個古老文化體係之中,經曆瞭最大,也可能最為徹底的變化過程,我們甚至可以提問:原來的“中國”是否還存在。
我暂以为:天子,应秉天命而治,其德行应与天道合一,执天命而施仁政。失德之王室,失命于天,理应被另一德者所承…… 许先生在本书中谈及中国历代的中央与地方、核心与边陲、内与外所形成的“我者与他者”在地域、文化、行政、军事、商业、信仰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薄薄的一本...
評分所谓我者与他者的区别就是借由你我的差别来重新认识我是谁。 现在的中国是否还是以前的中国,我们重新定义的中国是如何从历史中形成的。 许试图从文化、政治结构和经济网络来对中国进行论述,因此天下是文化上的,而朝代是政治上的。天下是以中原为圆心,向四周扩散。而朝代则...
評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外”模式,这种内—外模式的不断转化,引起很多问题,除了政治(王朝、政府、帝王)之外,至少还包括疆域(边界移动—民族国家之建立)、族群(胡汉分野—融合冲突的民族)、文化(逐渐同一—三教合一的信仰)、观念(华夷之辩—走向全球及现...
評分一次讲座衍生出来的一本小书。作者对五千年国史、特别是民族史、交通史、社会思想史方面的概括,体现了强大的功力,有如钱穆论历代政治得失的通透。作者提出,中国自古至汉唐,尚有强烈的天下莫非王土,但到宋、明之际,中国已经是东亚列国体系中的一员。如果我们一味认为,184...
評分一口气读完,畅快至极。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探索,这样的文字,除了痛快,难有别的描述。 中国在今天的世界里,身份是什么? 这个问题,国关学界这几年也开始热烈讨论,但就事论事而已,偶尔能追溯到朝贡体系,已属不易。 许倬云的书,从夏商周开始。先是中国的中国,然后是亚洲...
奔著“他者”這個概念去讀的,但就像維舟說的,有點濫用的嫌疑。還有隱約提到的“網絡”概念,也是如此。分析中國曆史,未必要套西方慣用的學術概念的。
评分如此通俗易懂,如此清晰透徹
评分很多人說這書是入門級彆的,與其作為“餘英時講座”的水平不符,個人倒不這樣認為,全書貫穿著許氏對中國曆史的全局性認識,在很多問題上雖未進行發散,但其切入點和分析角度卻能提供給我們深入探究的理路。
评分怎麼寫得跟命題作文一樣。。
评分以韆年為研究單位什麼的…… 類似的宏大敘事想要做到體大思精而不流於空疏真是不易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