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的数篇论文和演讲稿辑录而成。这些文章均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而展开:生活在当代世界中的人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比如认同感的丧失、焦虑以及对自由和责任等概念的困惑。然而,尽管当代人面临无数艰难的冲突和选择,但是正是通过建设性地面对这些自相矛盾的境地所导致的紧张情绪,人类才构建了文化与文明。《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还探讨了心理学在帮助人们应对这些困境时应扮演的角色。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了《咨询的艺术》、《焦虑的意义》、《人的自我寻求》、《存在》、《爱与意志》、《权力与无知》、《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和《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这是大师的最后一本书,说实在的,第一遍是很多很多地方没看懂,于我而言几近天书,所以让我这种门外汉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但或许也更说明了这最后的一本书凝聚了大师最深沉的智慧,所写的主题也囊括了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糟糕环境——自我主客体的分离,社会道德观的崩塌...
评分是演讲稿集合,有些内容有重复,但是依旧很棒。谈一下对我有启发的点。 第一个主题,什么是“心理健康”? 罗洛梅认为,并非没有焦虑就是健康。相反,他特别建议,我们要有建设性的焦虑——认识客观世界和我们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促使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差距。(有两个...
评分这是大师的最后一本书,说实在的,第一遍是很多很多地方没看懂,于我而言几近天书,所以让我这种门外汉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但或许也更说明了这最后的一本书凝聚了大师最深沉的智慧,所写的主题也囊括了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糟糕环境——自我主客体的分离,社会道德观的崩塌...
评分这是大师的最后一本书,说实在的,第一遍是很多很多地方没看懂,于我而言几近天书,所以让我这种门外汉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但或许也更说明了这最后的一本书凝聚了大师最深沉的智慧,所写的主题也囊括了现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糟糕环境——自我主客体的分离,社会道德观的崩塌...
评分是演讲稿集合,有些内容有重复,但是依旧很棒。谈一下对我有启发的点。 第一个主题,什么是“心理健康”? 罗洛梅认为,并非没有焦虑就是健康。相反,他特别建议,我们要有建设性的焦虑——认识客观世界和我们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促使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差距。(有两个...
是论文,更像是心理哲学随笔。有时间一定要好好通读。p177-178有关于LSD的治疗效用的探讨。
评分读书时有段时间大量涉猎哲学著述,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存在主义...想探求生命的本质意义,但又觉得哲学的论述未免虚无。然而在多年后,感谢那段涉猎哲学的时光,也许那些看似无用的形而上理论,告诉我们的,恰好是整个世界。一如康德于星空和道德律的惊奇与敬畏。
评分翻译真的好差!(虽然知道翻译难,一般不说这话。)
评分想要成为主体 却又被客体困住 如此的矛盾冲突造就一系列困惑与不满
评分不知道今时今日算不算得上新价值观还未确立的时代,成书至今,对技术的倚赖、对世界所具有意义的丧失、对个体自我探索的忽视、对自由和责任的近乎放弃,仍旧存在。如何安放迷惘、焦虑、漂泊不安的自己?大概只有直面,只有不断探索,只有做出审慎的选择,并学着承担责任吧。P.S.这本书让我对“焦虑”有了更为积极的看法。正如作者引用克尔凯郭尔的观点:“学习了解焦虑是一项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冒险,如果他不想因为不了解焦虑,或者因为被焦虑淹没而走向毁灭的话。因此,正确地学会焦虑的人就学会了最为重要的东西。”不妨以建设性的观点去拥抱焦虑,参与到这个世界的联系中,真正获得并保有自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