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Ia)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因此,在阅读《薄伽梵歌》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最后定型的篇幅达到"十万颂"(每颂一般为三十二个音节),译成汉语约四百万字。
《摩诃婆罗多》全诗共分十八篇,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持国生有百子,长子难敌。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坚战。这便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称为俱卢族,后者称为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摄政。坚战成年后,理应继承父亲的王位。但难敌不答应,企图霸占王位,纠纷从此开始。
作为无神论者本着科学性取其精华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上纲上线的鸡汤文啊,随便一则都可以展开写个微信转发贴。我强迫自己非要逻辑化的总结下:这是一本关于瑜伽精神的书,瑜伽把人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身体,是载体,主要是感官享受的欲求;第二层是思想更多是精神需求;第...
评分印度的《薄伽梵歌》,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公元400年之间。被誉为“印度的圣经”,也是瑜伽哲学的必读经典。其讲述的是婆罗多王子阿周那不忍种族内部互相残害,想放弃王位,放弃夺权大战,而毗湿奴大神化身的黑天开导他,教他修炼“业瑜伽(专注于无私奉献的行动),智瑜伽(认...
评分这段时间,反复在读一本书,就是《薄伽梵歌》。这本书被喻为印度人的精神之源,历代印度哲人均从中汲取不同的精神养料。前不久,读了吕思勉先生的《经子题解》,再次梳理了一下自己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于是就想了解一下同为东方古文明代表的印度文明的哲学思想,这本已...
评分迷途的清心剂,归所的指明灯。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Bhagavad-gita-as-it-is 多个版本的音频下载。
评分年初地铁上读完的小书,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著名哲理诗。歌言体的形式颇类《道德经》,但《薄伽梵歌》更强调行动本身:“你永远无所执着,做应该做的事,无所执着地做事,这样人达到至福。” 不计得失,不问成败,只因为这样做是对的,只因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人的主...
印度人最大的发明,就是超越存在(喜性)。
评分: I351.22/6413-2
评分印度教的逻辑非常明晰,感悟也很独特,但进行到十二章以后黑天开始一神化的时候,这些引人入胜的特色就全都消失殆尽了。联系原来刚刚接触三位一体概念的时候,也有差不多的感觉。在重视苦行、思辨的东方文化中,一神教或许就是无法立足吧。
评分因为小葵花看的,先看了摩诃婆罗多被秒,然后边看书边脑补当时的画面。
评分印度教的逻辑非常明晰,感悟也很独特,但进行到十二章以后黑天开始一神化的时候,这些引人入胜的特色就全都消失殆尽了。联系原来刚刚接触三位一体概念的时候,也有差不多的感觉。在重视苦行、思辨的东方文化中,一神教或许就是无法立足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