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通论

中国戏曲通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4-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103478
丛书系列:前海戏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戏曲
  • 中国戏曲
  • 戏曲理论
  • 传统艺术
  • 舞台表演
  • 地方戏曲
  • 戏剧史
  • 文化传承
  • 民族艺术
  • 表演艺术
  • 戏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戏曲通论(套装共2册)》由张庚、郭汉城为代表的10位戏曲理论者,精汇毕生研究成果,倾注各自才华心智而通力合作完成,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完整的戏曲理论论著,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即使对当下以及未来的戏曲舞台实践也都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全书十一章,对戏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对戏曲的文学、音乐、表演、导演及舞台美术、剧目生产等各个艺术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并且各个部分都蕴含着整体的内在联系,堪称戏曲理论研究著述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张庚(1911年—2003年),原名姚禹玄,生于1911年1月22日,湖南长沙人。*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1934年参加左翼剧联,开始从事戏剧活动。他对表演、导演、音乐都有较深的修养。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编辑、教学、研究和领导戏剧运动的实践中,撰写了大量有关戏剧艺术和戏剧运动的评论、讲稿、报告、论文和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全力投身于戏曲革新工作,认真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编演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有益的实践。郭汉城,戏曲评论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萧山。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3年加入*国共产党。曾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新*国成立后,历任*国戏曲研究院剧目研究室认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研究》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剧协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主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著有《戏曲剧目论集》、《当代戏曲发展轨迹》等,与张庚合作主编《*国戏曲通史》、《*国戏曲通论》等。

目录信息

《中国戏曲通论·上册》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
第一节自成体系的中国戏曲
第二节戏曲生存与延续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戏曲的全国化
第四节戏曲的现代化
第二章中国戏曲的人民性
第一节人民性的涵义及性质
第二节古代戏曲的人民性
第三节有关传统剧目人民性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当代戏曲的人民性
第三章戏曲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诗、乐、舞的综合与戏曲形式的形成
第二节戏曲形式的节奏性
第三节戏曲形式的虚拟性
第四节戏曲形式的程式性
第四章戏曲的艺术方法
第一节不同的舞台形象创造方法
第二节戏曲意象的创造规律
第三节戏曲艺术方法的实质
第五章戏曲文学
第一节剧诗
第二节戏曲的人物塑造
第三节戏曲的情节结构
第四节戏曲的冲突
第五节戏曲的体裁
第六节戏曲的语言
第六章戏曲音乐
第一节戏曲音乐的特征
第二节戏曲音乐的构成
第三节戏曲音乐的体现手段
第七章戏曲表演
第一节独具品格的表演艺术
第二节表演程式
第三节脚色行当
第四节塑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追求
第五节戏曲的舞台体验
第八章戏曲舞台美术
第一节人物造型
第二节景物造型
第九章戏曲导演
第一节戏曲导演的历史传统
第二节戏曲导演的职能
第三节戏曲导演的构思活动
第四节戏曲导演的专业手段
第五节戏曲导演的观众意识
第十章戏曲与观众
第一节娱乐与教育
第二节距离与共鸣
第三节欣赏与创造
第四节适应与引导
第十一章戏曲的推陈出新
第一节中国戏曲改革的道路
第二节戏曲革新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推陈出新的未来探索
后记
……
《中国戏曲通论·下册》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中文系学生角度说:7分确实比较合适,大部分章节其实真不需要知识储备才能懂,相比于《中国戏曲史略》那些书,这本更像是像普罗大众普及知识的书。

评分

理论架构逻辑性很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虽然是通论,但看起来也并非晦涩难懂。文中提到的许多戏曲故事、流派、表演形式、舞台技巧等等例子,在不了解整个戏曲发展史时看起来还是有一点吃力的。一些理论的解释也有些过于咬文嚼字,反反复复用大量篇幅解释某一观点,会感觉行文不够洒脱,过于繁冗。PS. 作者真的又红又专hhhhh

评分

从中文系学生角度说:7分确实比较合适,大部分章节其实真不需要知识储备才能懂,相比于《中国戏曲史略》那些书,这本更像是像普罗大众普及知识的书。

评分

主要从艺术角度讲戏曲。弄懂了很多戏曲基本知识,发展史那本还是偏重史论一些,艺术方面很少。

评分

理论架构逻辑性很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虽然是通论,但看起来也并非晦涩难懂。文中提到的许多戏曲故事、流派、表演形式、舞台技巧等等例子,在不了解整个戏曲发展史时看起来还是有一点吃力的。一些理论的解释也有些过于咬文嚼字,反反复复用大量篇幅解释某一观点,会感觉行文不够洒脱,过于繁冗。PS. 作者真的又红又专hhhh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