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易•傅尼叶(Jean-Louis Fournier)
大学时修习古典文学,本应成为严肃学者的他,后来却成了法国知名作家及电视剧编导。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艺术电影大奖,从一九九二年起,傅尼叶开始文字创作,作品逾二十部,包含散文、小说、剧本,他幽默诙谐的笔法,令众多法国读者为之着迷。
虽然经常受邀上媒体谈论作品,但关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一直是傅尼叶避言谈起的话题。直到他七十岁,也就是二〇〇八年,他才出版《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他说:“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
《爸爸,我们去哪儿?》一出版,立即在法国引起热烈的回响,在销售量和排行榜上都创下耀眼的佳绩。傅尼叶的句句文字抚慰了许多读者,不仅仅只是同为残障儿的父母,更告诉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还是能够有勇气地笑着活下去。有评论家说:或许上帝不曾善待傅尼叶的孩子,但这部作品之于傅尼叶,甚至所有的读者,都是我们面对生命困境时最好的礼物。
爸爸,我们去哪儿?
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即使有更痛苦的遭遇,还是要笑着活下去的“不成长”故事
面对生命困境的最好礼物,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
从来没有看到这么真实关于智障孩子的心事 如果这本书谈的只是爱、支持、奇迹,我会觉得那是一部无聊的美国大片。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一直到60岁才有勇气去谈谈,自己作为2个智障孩子的无奈、痛苦还有爱 这让我相信,这种在苦难中间留出来的爱,是真的
评分说其精致,不仅因为这个版本,书做的小开本精装,还有特殊的能摊开折叠的封面设计。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笔记本,颜色朴实,手感舒服,而打开书页,留白和行字间空间也很舒服。真是让阅读,也变成一场经过设计的舒适之旅。 最近超爱这种小精装的版本。感觉,它随身带着太方便。放在...
评分记得是一次在读《一个》里面的一则看起来像短笑话的内容被吸引到来读这本书的。 基本上书很简单就是作者与两个智障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其间毫无悲情,毫无故作深沉的伤感,有的是作者小小的自私,真真的人性,无言的幽默。难道是作者真的有如此好的心态来面对一...
评分刘西鸿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彩”那天,我把一封信投入街边信箱。信是家里最小的11岁孩子写给一个法国作家的。发了信走过马路对面的报摊看到早晨新闻,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又是一个法国人:J-M. G. Le Clézio。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历史上数法国作家最多。勒...
评分刘西鸿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彩”那天,我把一封信投入街边信箱。信是家里最小的11岁孩子写给一个法国作家的。发了信走过马路对面的报摊看到早晨新闻,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又是一个法国人:J-M. G. Le Clézio。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历史上数法国作家最多。勒...
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时,我也经常这样想,一直到现在,有时候依然这样想着。于我而言,生命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也只有我才能懂,没人能体会到这种无能为力却不愿放弃,甚至有点绝望的痛苦。总是与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的生命。
评分前几年看的小说,也是最近几年看过最温暖人的法语作品了。前几天在朋友家烤火,遇见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姑娘,她是教智障小孩子的,我们竟然可以用法语一起背出书里的开头...身边好多好多在帮助残疾人的姑娘。
评分作者一直试图用幽默来化解无力感,却让人更深地感觉到无力。读来让人蛮难受的一本书。不过,正是这种极度的无力感,让我突然修通了一些东西。也许跌到谷底的时候,就是转化的时刻。
评分前天校车上一路看完,现在回想起来,波妞就好像马蒂约,我们永远不懂他的语言,不知道他受了什么罪,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他去天堂找他的妈妈了。
评分很真实的心理叙述。。那些无可奈何、痛苦、绝望的心情。。要是换在中国,写书的父母恐怕会催人泪下双眼含泪的讲述自己多么的爱着残障的小孩,自己是多么的充满父爱母爱,写完书录完节目后回家关好门暴打残障儿,一边打一边大骂:“怎么就把你生出来了!!你怎么不去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