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男,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居北京。
出版有《黄昏的缤纷》、《重建生活》、《我看见了野菊花》、《非常道》、《常言道》、《类人孩》等多种著作。
《中国男》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本书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东;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无论是非常道,还是常言道,这些中国话语的主人都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
“中国男”们说:
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
曾国藩的面孔永远是模糊的,连他的朋友、亲人都难以猜透。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极致处的表现,所谓高深莫测谓之神圣,他们永远不以最真实最本来的一面示人,永远需要人来猜测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
戴笠那样非人性的生活到他自己就中断了,他在中国人的家族传承中不起作用,他不属于中国家世中的一环。只是以戴笠之心眼生活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他们跟我们一道,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和文明高低。
再强盛的帝国,有时就坍塌在一位作家的纸页上,这看来类似于一个神迹。这种制度不好,这个社会不好,神说,您把它们写出来,一切就结束了。
《中国男》几乎是本加长版的《非常道》,这些关于男人的断章中,最精彩的还是他们的言行,而本书所撷取的也正是原来在《非常道》中就已经记录过的非常言行,并无多少新的内容,一本书40多个人,只能是要言不烦,蜻蜓点水,而且,写法上,议多于叙,臧否多而事实少,与我的阅读...
评分前不久,我与一个交往了5年的好朋友个席断交了。绝交起源于我们之间的一次争论。朋友是学经济管理的,言语之间常常流露出对美好生存手段的无限向往,而本人是学文学专业的,说话不免浪漫气息、“不现实”。“着眼于实际”与“不现实”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碰得乌烟瘴气,弄得...
评分回首近代与民国这百余年历史,“老花效应”确实让史实与记录间总有隔阂。这风雨飘摇的百年,总被时间模糊,被人们歪曲,被政治谎化。这是记忆的特点,也是生而为人的悲哀。但习惯以史为鉴的传统的国人,习惯以历史为宗教的国人,又必须厘清这似近实远的百年真相。因为,同样处...
评分By Francesco Sisci BEIJING - Who made an imprint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in the past century? Surely, there was Chiang Kai-shek, the Nationalist Party (Kuomintang) chief whom the Americans loved to call generalissimo (super-general) in an ironic Italianiz...
评分余世存先生继“《世说新语》体裁”的《非常道》之后,又推出了类似《史记•列传》形式的《中国男》,前者记事,后者读人,讲得都是中国的近现代史,一体两面,互为参照。 这段历史是中国文明史中最惨痛的一页,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不可抗外力的作用下,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
不推荐 除非你要收集余世存作品
评分居然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评分有心无力 我是说作者 100420-100425
评分居然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评分也无非就是一个历史学研究者的读书笔记串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