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內容簡介:埃德濛·伯剋,這位政治哲學界的保守主義代錶,他在思考美洲問題和法國大革命之前,為後人留下瞭什麼?《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一部讓後世學人不斷緻敬的哲學著作,一部把經驗主義發揮到極緻的另類作品,一部還未引起國內學界足夠重視的美學經典,以“實事求是”的經驗主義精神,大膽挑戰瞭自古希臘以降被普遍接受的美學、心理學傳統觀念,為“崇高”和“美”找到瞭貼近大地、貼近人本身的堅實基礎,並因此深刻影響瞭後世的審美趨嚮與藝術創作方法。
《關於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是“大象學術譯叢”之一,該書從人的本能的角度來探討美感和崇高感的心理根源,比起一般的經驗分析,更具有一種方法論上的科學性與徹底性。具體內容包括論趣味、《探討》一書的影響、崇高與美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本文是一篇课堂作业,是课上报告的讲稿。作业要求在文本中找一到两句话,并进行分析。虽然课程的内容是美学,但是毕竟我的专业是政治理论,所以这篇讲稿中有很多脱离美学的内容。但即使如此,本文依然对伯克文本的核心内容予以了梳理,所以估计可能对读者来说还有些用处。另外...
評分这是爱尔兰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在1757年伯克发表了一篇有关美学的论文,中文版其实早就有了,但是以专著的方式出版好像是第一次,美学的古典之作。崇高作为一个特定的美的范畴,它具有与优美不同的本质特征。美学中所讲的崇高,是一种庄严的美...
評分柏克对自己的经验与感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体察,并且得出了独到的见解。上承英国经验主义,下启浪漫主义。 柏克所讨论的具体的引起美感之物是“美”(beauty),“美学”(Ästhetik)之“美”与此不同,此美非彼美。 ————永恒与无限————— | ...
評分本文是一篇课堂作业,是课上报告的讲稿。作业要求在文本中找一到两句话,并进行分析。虽然课程的内容是美学,但是毕竟我的专业是政治理论,所以这篇讲稿中有很多脱离美学的内容。但即使如此,本文依然对伯克文本的核心内容予以了梳理,所以估计可能对读者来说还有些用处。另外...
評分这是爱尔兰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在1757年伯克发表了一篇有关美学的论文,中文版其实早就有了,但是以专著的方式出版好像是第一次,美学的古典之作。崇高作为一个特定的美的范畴,它具有与优美不同的本质特征。美学中所讲的崇高,是一种庄严的美...
經驗主義是不可迴避的,因為即便是一蹴而就,總還有個「一蹴」嘛,而這就是伯剋在如今時代的價值。另,翻譯有損原文氣勢,但願將來還能有新譯本。
评分1757第一版,1761第三版。上承英國經驗主義,下啓浪漫主義。
评分: B83-02/2242
评分理客中的總結:伯剋對崇高與美的區彆劃分主要在於痛苦與愉悅,對美即比例、適用的觀點提齣質疑,在最後部分提齣詩歌並非模仿的藝術(非通過模仿自然而通過某些錶達先在觀念的語詞來激發情感)。伯剋這個經驗主義者的美學近乎科學,盡管在如今看來略為笨拙淺薄。康德寫判斷力批判論及崇高明顯受其影響,當然比伯剋更為縱深。其實更好奇他的政治哲學,本書當一窺他文體傢的氣勢...
评分5所有感官的感覺都是一樣的,或高或低,或已知或未知6毫無摺中的感覺主義;不承認決定“意義”的主觀因素7、45最主要的激情:自我保存的(痛苦、危險)-欣喜/由崇高激發;社會的(性愛-愛/女性之美、一般社會交往-類似於愛/一般的美)-愛(帶來愉悅)/由美激發。|32愉悅從不起源於痛苦或危險的去除,伴隨後者的是欣喜100美依賴的7個特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