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社会理论

艺术与社会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哈灵顿
出品人:
页数:252
译者:周计武,周雪娉 译
出版时间:2010年3月第一版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066788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社会学
  • 美学
  • 文艺理论
  • 文化研究
  • 文化产业
  • 艺术
  • 社会理论
  • 文化研究
  • 美学
  • 批判理论
  • 社会变革
  • 艺术实践
  • 意识形态
  • 现代性
  • 身份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对艺术社会学研究作了综合的概述。它论述了社会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中较关键的一些论争,这些论争同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美学的社会学意义有关。在正文部分,《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讨论了艺术的意义同社会机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讨论了审美价值与文化政治、趣味与社会阶级、金钱与赞助制度、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神话与流行文化,以及富有争议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意义等问题。对于现代重要的艺术社会理论家,从韦伯、齐美尔、本雅明、克拉考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到福柯、布迪厄、哈贝马斯、利奥塔、鲍德里亚、詹姆逊,《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呈现了清晰的逻辑线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奥斯汀·哈灵顿,英国人,生于1970年10月4日。于剑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德国埃尔福特大学(The univeisity of Erfurt)。发表论,著包括《现代社会理论概论》(Modern Soci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编撰),以及其他多篇论述社会理论与社会思想史的论文。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言
插图说明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概念与方法
形而上的艺术概念
社会学的艺术概念
人文主义艺术史
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史
文化研究、文化唯物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分析哲学中的艺术体制理论
艺术的人类学研究
当代艺术体制的经验社会学
小结
第二章 审美价值与政治价值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
自由人文主义艺术学
社会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后殖民批评
社会学、政治学和美学
小结
第三章 艺术生产与社会经济结构
艺术与社会阶级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
艺术与社会进化:索罗金、豪泽尔与威特金
赞助:教会、君主与贵族
现代欧洲早期的艺术市场
20世纪艺术资金供给中的国家与市场
小结
第四章 消费与审美自主性
康德的美学
休闲、绅士气派与审美自主性
艺术与文化资本:布迪厄
美国的艺术消费
审美合法性与趣味社会学
小结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大众文化批评的起源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艺术
马克思、布洛赫与卢卡奇
19世纪欧洲高雅文化中的艺术、神话与宗教
瓦格纳与尼采
升华与文明: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
小结
第六章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波德莱尔之后的审美现代性
韦伯:合理化与审美之域
齐美尔:金钱、风格与社会交往
瓦尔特·本雅明:悲悼与弥赛亚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物质现实的救赎
西奥多·阿多诺和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再评价
小结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及其之后
1945年以来的德国美学思想:从海德格尔到哈贝马斯
1945年以来的法国美学思想:马奎斯·德·萨德之后的文学思考
后现代主义 超越后现代主义:自律性与反思性
全球化与艺术
小结
结论
进一步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一些人名、机构名的翻译和通行译法有所不同,也有少量错误。随手记,如果有机会再版,供修订者参考。 P38 第二段第二行有一个别字,“沃而夫”应为“沃尔夫”。 P39 倒数第二段,提到女性主义批评家“墨菲”,即Laura Mulvey,现通译为“劳拉·穆尔维”...

评分

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一些人名、机构名的翻译和通行译法有所不同,也有少量错误。随手记,如果有机会再版,供修订者参考。 P38 第二段第二行有一个别字,“沃而夫”应为“沃尔夫”。 P39 倒数第二段,提到女性主义批评家“墨菲”,即Laura Mulvey,现通译为“劳拉·穆尔维”...

评分

曾经有一个朋友推荐我听美国乐队枪与玫瑰的专辑,听完后我自然地问到一个问题:他们的音乐创作究竟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朋友回答:听后内心有所触动就行,你管它为什么这样创作呢!可是,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触动?同样让我有所疑问的是另一个问题:许多人拒绝奥斯卡商业大片,...  

评分

”社会学与艺术结成了奇怪的一对“皮埃尔.布迪厄写道 。艺术倾向于颠覆世界的科学形象,而社会学致力于消极社会生活中令人迷醉的神秘之物:艺术意在反对用唯物主义解释生活,而社会学的旨趣在于揭露表面看起来独一无二之物是如何被社会建构和再生产的。(引自正文第一段...  

评分

”社会学与艺术结成了奇怪的一对“皮埃尔.布迪厄写道 。艺术倾向于颠覆世界的科学形象,而社会学致力于消极社会生活中令人迷醉的神秘之物:艺术意在反对用唯物主义解释生活,而社会学的旨趣在于揭露表面看起来独一无二之物是如何被社会建构和再生产的。(引自正文第一段...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滴艺术社会学入门

评分

对于入门者而言是很清晰的参考材料

评分

书是三年前买的,从长沙带到南京,已经有8位友邻读过了,我这几天才开读……我觉得,我至今未被逐出师门,真是一大奇迹……

评分

很出色的入门读物,过程中几次观点碰撞濒临崩溃,更多反映了思想家们在艺术上的争论,见仁见智

评分

一本对自己而言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导论,或有会心一笑,相见恨晚,或是摇头长叹,惘然费解。标题彰显调和立场,角度直面核心张力:如何将对于艺术的经验研究和规范性思考熔于一炉?如何在承认艺术自主性的同时不忽视其社会历史维度?将“艺术”置换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数据堆砌起的人,也不是只剩大脑的人),问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前四章阐述方法论和社会学思考,后三章梳理从德国唯心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规范性论题,仍然齐美尔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各种难,但也勾勒出一幅待读的理论地图。扣一星因翻译实在糟糕不能忍,有明显术语人名错误,后半部分尤其生硬玄奥。算是第二次读,相较三个月以前有明显进步,2.6w笔记。总之,相逢幸甚,感谢大S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