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
朱家溍先生(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男,字季黄,浙江萧山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
朱家溍先生的父亲朱文钧先生(号翼盦)是著名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院藏古代书画碑帖。先生自幼受家学熏陶,酷爱祖国传统文化,精研文物及历史等。1941年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在后方粮食部参加工作。1943年开始在重庆参加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等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历任故宫博物院科员、科长、编纂等职务,担任文物提集、整理、编目、陈列等工作。工作中,广泛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名画和工艺品及古建筑、园林、明清历史、戏曲等。1950年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兼任陈列组组长,负责各项大型文物陈列设计和布置,依据明清档案和历史文献等,逐步恢复太和殿、养心殿等部分重要宫殿内部陈设原状。1966年后参加故宫藏书的鉴定和编选出版工作。1983年任研究员。1992年应国家文物局之邀参加全国各省、市、县博物馆和考古所等单位的文物鉴定专家组工作,确认全国各地呈报的一级文物。1988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之突出贡献的专家。
朱家溍先生先后主编了《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等图书,由先生主编的《国宝》荣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一流图书奖,他还参加了《故宫珍品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等的编写,撰写了《故宫藏善本书目》、《历代著录法书目》等专著,发表数十篇重要学术论文。他的专著《故宫退食录》被评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后将家藏的大批珍贵碑帖、明清家具等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
朱家溍先生学识渊博,涉及学科既广且深,多次解决院内外文物、历史等疑难问题,硕果累累,堪称大师。他为人谦和,生活俭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生活通达乐观,对后辈热情扶持,受到全院同仁和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文物爱好者的尊重和敬爱,他的高风亮节、杰出成就与重大贡献,热爱祖国、热爱文博事业、热爱故宫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刻苦工作的高尚职业道德,不仅受到政府的表彰和社会的称颂,成为学习的楷模,而且将永远被人们怀念。
相关著作目录详见:http://newweb.dpm.org.cn/shtml/402/@/27116.html
《故宮退食錄》是收錄朱老(季黃)在文物、歷史、戲曲、憶舊等諸多方面文章的集子,可謂包羅萬象,滿目琳瑯。此書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刊行(以下簡稱舊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4125/),首印2000冊,不知有無再印。多年來,尋書者絡繹不絕,幾無所得,出版者...
评分这是我对朱家溍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统一评价。 虽然两位的《故宫退食录》和《锦灰堆》似乎都写了不少吃喝玩乐相关的逸闻趣事,但细细看下去,就能体会到这玩乐之事里也浸淫着不为人道的苦功夫。朱家溍点评电影那么从容自在,信手拈来,这得对清宫档案熟悉到何种程度才能做到呢...
评分本书的册页分别有作者朱家溍、序者王世襄的题字。全书是作者关于文物与文史资料、序言、回忆的文集。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退食”在《辞源》的解释为减膳以示节约,一说退朝而进食。作者...
评分我对这个自称四爷党四爷粉年党年粉的女孩子说起我喜欢故宫的时候,很难想她突然变得很沉默。她到图书馆古籍部翻阅过大部分雍正朱批奏折通告我们说四爷的书法和批语一概很Q;还曾经抱着大部头的清史稿以及各种研究资料说要写一部有关四爷和九龙夺嫡的电视剧,还...
评分《故宮退食錄》是收錄朱老(季黃)在文物、歷史、戲曲、憶舊等諸多方面文章的集子,可謂包羅萬象,滿目琳瑯。此書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刊行(以下簡稱舊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4125/),首印2000冊,不知有無再印。多年來,尋書者絡繹不絕,幾無所得,出版者...
书评里有人把新版夸成朵花。。开本甚好,纸感轻浮实在不比旧版
评分最后的贵族,真正的大家范儿,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评分最后的贵族,真正的大家范儿,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评分至可惜是无图,大概配图这个工程实在太大。大长见识。不须处处通晓明白,只要知道哪些地方大有学问便好,就像看个学问的路牌。至于其中的每一门学问,不求贪多,且读且飨,有所得最好,没有也很惬意。比如碑版鉴定问题,看完明白大概是通过有否剜凿、一顿一泐的笔法、当时通行的字体等来一一判断,足矣。书中点评、推理、考证,诚恳严苛,读来极有兴味,回想几年来央视流行之鉴宝,匆匆数眼妄下断言,对这个行当其实是种伤害。王世襄的序中,形容朱家溍最牛逼的段落是说国家文物局成立专家组去各省鉴定一级文物,组里有专看陶瓷的,专看青铜器的,专看玉器的,三类以外,则都由朱家溍看。朱家溍说他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大概是因为他什么都知道一些,却没有生存的技能吧)能找到故宫的工作,真是适得其所的幸福。后人在收藏的书卷画册后的题跋,很像我现在在写的豆瓣的“简短附注”。读书笔记做了很多,可能需要单独成文。卓越38块有找,多买了一套送给一个也有些杂家味道的朋友。王世襄也是个神人,写过的书有漆器工艺、葫芦、鹰和狗、明式家具……
评分上册多是书法,古董,家具的一些资料,下册偏重戏曲。中间杂以一些朱家溍先生自己的考证和见解。印象比较深的,是雍正朝十二幅美人图并非雍正的妃子。还有就是所谓的“香妃戎装像”也是附会,清宫登录上并没有那么写。下册前几篇都是给一些清宫回忆录和影视作品挑错,其中很有吐槽的乐感。值得一提的是,朱家溍先生也谈了对于史料选取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比如有关太监的回忆,最好选择他当值的范围内的材料,才有真实度。总之这本书是个老故宫文物工作者的经验集编,很有参考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