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修订本)》是阿城最新的学术随笔集。
由当代天文考古学学术研究,从1985年安徽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板中,还原出两千多年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图形。
由此考证结果,循以田野考查,证明中国贵州苗族刺绣的图型构成原理,完整保存了河图、洛书的意义和造型。
此一原理,同样保存在彝、瑶、僮、黎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工艺造型中,唯不及苗族的完整。
再由民族迁徙的考古发掘、文献勾沉研究证明,中国西南上述几个少数民族是在新石器时代由中国东南地区迁徙到西南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古中原文化的幸运保存者,保存延续的时间长达近五千年。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自上市以来,已经印刷三次,每次重印都有修订,增加内容,替换图片等。这次做一个修订本,并且重新换封面。
阿城,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棋王》《树王》《孩子王》《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常识和通识》。
青銅器上可能從來都沒有過饕餮的怪獸紋,如果去掉當中的稜線,每一個上面都看得到一個人形。這個人代表北極星,很可能古人信奉星象。八卦圖可能從來不是黑白對稱的,那是宋朝(注意!離商周兩千年後)才找出的圖,其實原圖是一條盤旋的蛇,頂上有一點,這個點就是北極星。 不...
评分我猜,阿城的偶像是孔子。 这书讲中国造型史。阿城用图像学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祖先的宇宙观。他们的原始崇拜,并不是太阳,不是数字,不是上帝,而是极星。极星,就是北极星。为什么是北极星,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月亮,太阳,各种其他星体都围着它转。而与西方不同的是...
评分100多页的书,大图有这么多?纳闷。。。。。。。。。。。。。。。。。。。。。100多页的书,大图有这么多?纳闷。。。。。。。。。。。。。。。。。。。。。100多页的书,大图有这么多?纳闷。。。。。。。。。。。。。。。。。。。。。100多页的书,大图有这么多?纳闷。。。...
评分不说内容,是要赞这书的外表。 首先是封面朴实,没有腰封唬人、没有画蛇添足的封面设计,既不扮酷也不迎合,平和明了,像作者本人。同样是名家,那些职业作家们的书在这方面常常失控,外表常对不起内容(这倒是跟他们的穿着一样,明明有一颗光怪陆离的灵魂,确打扮...
用二维语言写作的阿城老师
评分是课不是书,口语成分很大,而且图多字少,几年前在中华书局听过一次阿城讲“洛书”一章,一个多小时把书里的图片放映完,整本书大概有五六节课,本来内容就是普及和浅讲,也一再提出来源于冯时的研究,因此我觉得没必要黑。最有趣的部分是后面的加课,讲“纲目”就是网子,用网捕老鼠烤来吃的那段,和阿城之前小说里的片段一样,还是那么地顺理成章且让人无言以对,像是《遍地风流》又加了一章。厉害之处在于,阿城之“大”铺天盖地,无论他讲什么,都能拢为自己一贯的说话方式,看到一个作家的个性盖过一切知识,认为在怀念木心的同时也应该珍惜还活着、还有新作(无论他在弄什么)的阿城。一串串儿的怪话还是那么好看,先不论学问(毕竟他岁数摆在那),后来成名的作家多是“熟练工种”,肯像他这样乐意活成一个冷僻怪人的作家还有几个。
评分很多人说阿城是复述冯时先生的观点,但是大量的实物图考以及各种图式的关联性都说的非常好。
评分不值。
评分本就冲着洛书河图的名字去的,结果醉心于其中精美的图片。文字颇具个人风格,读来时而让你捧腹不已。作者的思想观点信不信对不对无所谓,但这种风骨颇有意味……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