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湯因比列舉瞭世界曆史上的二十餘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態,並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瞭綜閤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産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隱”和“復齣”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曆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於少數創造者喪失瞭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瞭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於社會體係和靈魂的分裂。本書破除瞭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曆史綫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曆史哲學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阿諾爾德·J·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於倫敦,卒於1975年10月22日。英國曆史學傢。牛津大學畢業,曾任該校研究員(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在英國外交部情報部工作(1915);戰後作為英國代錶團的成員齣席過巴黎和會(1919)。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先後擔任過倫敦大學教授(1924)、皇傢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1925)、倫敦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二次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外交部調查部長(1943-1946)。
1921年他計劃巨著《曆史研究》,1927-1928年著手寫作。 1934-1961年齣版瞭12捲,評述世界曆史。注重無文字記載的文明和歐洲以外地區文明。提齣一種以分析各種文明的循環和衰落為基礎的曆史哲學。因其他事務(1939-1943年任皇傢國際事務學會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長等)而中斷巨著的繼續寫作。
一生著作頗多,主要有《曆史研究》12捲,先後於1934-1961年齣版,以綜閤觀點對人類曆史進行瞭新的展望。另外還有《民族與戰爭》(1915)、《希臘的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國際事務概述》、《經受考驗的文明》(1948)以及《一個曆史學傢的宗教觀》等。
1975年10月22日,逝世。
第一部 历史形态 - 希腊模式 我们把希腊模式作为从地方国家向大一统国家过渡的典型。 在希腊模式中,我们看到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追求着创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由极为多样的、独立的地方性政权提供的。直到彼此间的冲突——这是此类政权存在的代价——达到很剧烈的...
評分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终于把这本书啃完了。耗时过长,读书笔记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好吧,还是从最后开始。 汤因比是深爱历史这门学科并以此为傲的,在书的最后,他谈到为什么要做历史研究。在他看来,历史学家的工作并不单纯是尽其所能的积累大量的事实。事实本身并不会说话...
評分《历史研究》读感 一.引言 这段时间(具体的说是这一年来)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前前后后翻了好几本与 历史有关的书,每看一段都觉得有所感悟,想把它们记下来,但又觉得领会不深,写 不下什么东西,再加上时间总是被挤给别的事情,就一直这么拖着。 马上就要交政治论...
評分天地悠悠,不会让我茕茕孑立。 无论我喜极而泣,或是悲惨遭人遗弃, 大千世界中有无数人, 与我一同欢歌,与我一同悲泣。 而这些不曾谋面的无名朋友, 在我出世之前千年已然逝去。 ——罗莎琳德·默里 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是汤因比...
評分看了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一是字很小,二是书很厚,不如分上下册。 此书是删节版,总感觉有些地方有戛然而止的味道,尤其第三部,文明的成长,感觉什么都没说就结束了。 汤因比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研究历史,我也很以为然,然而做为一个西方学者,他所引用的绝大多数还是西方文明...
大二曆史導論課的參考書目,斷斷續續看瞭兩年多,畢業瞭纔看完。強哥,對不起,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我是抄的 T T
评分巨著
评分這個縮略版也看得我很纍啊
评分目前唯一一本不屬於老輝格脈絡,卻想給六星的著作。
评分我所看的版本附錄瞭索羅金的批評,基本上索羅金講齣瞭這本書所有缺點以及論證不夠嚴密的地方。令人感到尷尬的是,盡管作者本人極力避免某些立論缺陷但是還是沒有能夠完全掙擺脫他所批判過的曆史觀的影響。盡管如此,這還是一本很不錯的曆史哲學作品(如果把作者如此瘋狂的宗教立場排除在外的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