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講義》為孟森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國明清史研究的開創者,成就卓著。《明史講義》雖為講義,但卻是第一次用新體裁係統地講述明代曆史,作者以《明史》考證明朝史事,並引證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內容充實,並具有極明顯的學術深度,對後輩學者影響極大。《明史講義》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曆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瞭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今天读完了孟森的《明史讲义》,晚明颠沛那一段写得真是零落哀伤。之前对晚明史只是粗粗了解。听高晓松讲的时候觉得就是还行。但看到《明史讲义》,孟先生择取史料,去文存史,将一个王朝的结局写得如此哀婉感伤。 这种感伤,并不是不该灭亡的遗憾,也不是故国入胡的愤懑,是一...
評分早年看明实录,篇幅太长,看的头晕脑胀。但是明史又不可靠,只能互相参照。25史中史记是私人修撰完成,后面那些都有官方背景。太史公其实也是张口就来,写的跟小说似的。到唐太宗开始明目张胆修改史料,后世给前朝修的史书就都是晦史了。明之于清如宋之于元,宋史质量很差,明...
評分孟森虽然是老一辈的历史学家了,但是在明清史研究方面依然是“大家”。这本明史讲义字数不多,却很有特色:不是仅仅罗列史实,作者的史识也很有深度,比单纯的历史教科书好多了。 不过这本书用文言写的,所以言简意赅。对文言文不熟悉的人可能读起来比较吃力。
評分作者孟森将明朝历史分为几大块,分别是:开国(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靖难(惠宗、成祖文皇帝朱棣)、夺门(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议礼(世宗-嘉靖)、万历之荒怠(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天崇之乱亡(泰昌、天启、崇祯)、南明之颠沛。其中又循几条主线,一是...
評分孟森虽然是老一辈的历史学家了,但是在明清史研究方面依然是“大家”。这本明史讲义字数不多,却很有特色:不是仅仅罗列史实,作者的史识也很有深度,比单纯的历史教科书好多了。 不过这本书用文言写的,所以言简意赅。对文言文不熟悉的人可能读起来比较吃力。
雖然還在舊史學傳統裏,以梳理史實為主,加以功過判斷,視野較窄,但依然有不少真知灼見,值得一讀。
评分雖然還在舊史學傳統裏,以梳理史實為主,加以功過判斷,視野較窄,但依然有不少真知灼見,值得一讀。
评分「明史講義」是孟森先生的明史專著,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摘錄精選並加之自己的多方搜尋甄彆而來。書中諸多觀點都已被史學傢和大眾所接受,比如明太祖勵精圖治的各項政策的由來、實施和運轉百年後的衰落,以及對明實亡於萬曆的論斷,對南明顛沛與其必然之結果分析。孟森先生堅持傳統史觀,注重對人對事的分析,從先生的點評來看,總能夠跳脫齣習見,根據史料和閤理推測來提齣自己的見解,成一傢之言。但也不得不說,孟森先生的筆觸相當生動,其中夾雜瞭大量的私人情感,或欣然、或贊許、或憤恨、或怒斥,全都躍然紙上。不過這些情感都是建立在穩健客觀的事實基礎上,從蛛絲馬跡中剖析人物的確切心理,讀來令人不得不信服,拍手稱快,與之相和。
评分有明一代,對士大夫摺節之例甚多,然朝野正士之多,根古之烈,後世未嘗有之,至今猶思而不可得。曰一亡於奄竪,二亡於黨爭,禍實起於搜颳民生,今世仍可為龜鑒。PS:終於理解明朝那些事的結束為何如此倉促瞭,鼎湖一棄,國事不忍卒睹,何況於寫?
评分孟森不愧為明清史大傢,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荒怠幾個章節脈絡清晰,直抓要領。孟森對太祖推崇備至,也看到過無數把洪武朝所訂製度纔讓硃傢享國近300年的說法,但我看來看去實在是不敢苟同。硃元璋的“頂層設計”是元末的曆史環境和他個人的齣身機遇所決定的,皇權真正意義的膨脹和封建自治成規模的破壞是相輔相成的,他繼承瞭中國曆史上從秦漢開始就有的王莽劉徹王安石的衣鉢,並憑藉著金元時期的大破壞成就瞭他的“設計”。雖然錢穆說明清無創製,也是自宋以來打擊地方的製度最終得以實現的兩朝,但我顯然沒有錢穆那樣悲觀,地方和自治的力量不是誰想打擊就打擊的下去的,如明清之烈也不過是由士轉紳而已,而且這種力量形同花草,即便朝代覆滅也依舊強盛。隻覺得楊廷和、夏言、徐階之類會不會嘆息自己晚生在瞭明這個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