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系主义

儒家关系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心理出版社
作者:黃光國
出品人:
页数:50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4-10
价格:NT :550
装帧:
isbn号码:97898619126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方法论
  • 本土心理学
  • 方法论
  • 文化人类学
  • 心理学
  • 台版
  • 儒家思想
  • 关系主义
  • 中国哲学
  • 伦理学
  • 社会关系
  • 传统文化
  • 人文主义
  • 道德哲学
  • 东方哲学
  • 人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型作為基礎,分析儒家思想的內在結構,藉以說明:本土心理學的知識論目標,是要建立由一系列理論所構成的科學微世界,既能代表人類共有的心智,又能反映文化特有的心態。作者先對以往有關華人道德思維的研究做後設理論分析,然後從倫理學的觀點,判定儒家倫理的屬性,接著以「關係主義」的預設為前提,建構出一系列的微型理論,藉以說明儒家社會中的社會交換、臉面概念、成就動機、組織行為、衝突策略,並用以整合相關的實徵研究。作者希望藉由本書的努力,建立「儒家關係主義」的研究傳統。

作者简介

黃光國

台北市人,出生於1945年11月6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致力於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著有中英文學術論文一百餘篇,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教育部國家講座兩次。曾任國科會特約研究員、亞洲心理學會會長、國科會卓越計畫主持人,目前為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目录信息

目錄 :
第一章 本土心理學的知識論目標
第一節 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文化心理學的第三波
第三節 對本土心理學的挑戰與回應
第四節 本書的主張
結 論
第二章 從建構實在論看非西方社會的現代化
第一節 心智的文化發展
第二節 建構實在論
第三節 現代化的意義
第四節 華人社會的現代化
結 論
第三章 西方哲學中的人觀與典範轉移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
第二節 康德的「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
第三節 維根斯坦的獨我論
第四節 波柏的進化認識論
第五節 後實證主義的知識論
第六節 建立普世心理學的方法論策略
結 論
第四章 〈人情與面子〉理論的建構
第一節  社會交換論的回顧
第二節 交換理論的批判
第三節 正義理論的回顧
第四節 社會關係的深層結構
第五節 〈人情與面子〉的理論建構
結 論
第五章 儒家思想的內在結構
第一節 儒家的天命觀
第二節 儒家的心之模型
第三節 儒家的庶人倫理:「仁、義、禮」倫理體系
第四節 修身以道
第五節 君子與小人
第六節 儒家的「士之倫理」:濟世以道
第七節 致中和的世界觀模型
第八節 人觀、自我與個體
結 論
第六章 華人道德思維的研究典範:後設理論分析
第一節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
第二節 Rest的四部分模式
第三節 Bloom的社會原則和社會人道
第四節 華人的政治社會思維
第五節 人類發展的存在面相
第六節 馬慶強的雙參數道德發展理論
第七節 科學哲學的反思
結 論
第七章 儒家社會中的道德思維與道德判斷
第一節 儒家的「庶人倫理」
第二節 儒家的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
第三節 分殊理性
第四節 儒家倫理的調整
第五節 儒家社會中的道德思維
第六節 儒家社會中的道德判斷
第七節 「情理」與「法理」
第八節 關係主義與個人主義:自我的界線
結 論
第八章 儒家關係主義與社會交換
第一節 儒家「庶人倫理」的可外推性
第二節 由「關係取向」到「儒家關係主義」
第三節 角色「關係」的認知結構
第四節 關係與資源分配
第五節 關係與社會交換
第六節 代間交換與孝道
第七節 關係脈絡與社會規範
第八節 中國與日本:兩種儒家社會的比較
結 論
第九章 儒家社會中的生活目標與成就動機
第一節 台灣心理學界對成就動機的先期研究
第二節 素樸實證主義研究取向的批判
第三節 儒家社會中成就動機的文化分析
第四節 西方社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
第五節 儒家社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
第六節 生活目標之達成:自尊與面子
第七節 縱向目標與橫向目標的比較
第八節 努力模式與能力模式
第九節 努力的道德意義
第十節 努力與獎懲
結 論
第十章 儒家社會中的道德與面子
第一節 華人的「臉面」之謎
第二節 儒家倫理與心理社會均衡
第三節 儒家社會中的道德與丟臉
第四節 面子需求與性格
第五節 大我的臉面
第六節 關係他人的面子情緒
第七節 角色義務與成就類型
第八節 「大我」與面子維護
第九節 兩種研究取徑的比較
結 論 文化化約主義的限制
第十一章 華人社會中的「關係」與組織行為
第一節 拉關係與感情的規避
第二節 組織間關係運作的爭議
第三節 華人社會中企業的類型
第四節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第五節 組織間的關係運作
第六節 組織內的關係運作
結 論
第十二章 華人社會中的衝突化解模式
第一節 西方心理學中的衝突化解模式
第二節 面子磋商理論
第三節 華人社會中的面子語言
第四節 本土衝突化解模式的建構
第五節 華人社會中的衝突化解理論
第六節 縱向內團體的衝突化解策略
第七節 橫向內團體的衝突化解策略
第八節 內團體的合作目標
第九節 橫向外團體的衝突化解策略
第十節 儒家關係主義的研究傳統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