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湖南江永县插队落户,10年后返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取武汉大学西方哲学研究生,师从陈修斋、杨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历任讲师(1987)、副教授(1988)、教授(1989),博士生导师(1993)。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专著:《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译著有康德“三大批判”等。
《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以“镜子”这一富哲学深意的比喻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的差异,引出中西人格的比较,着眼点放在中国人的人格之上。作者将这一比较置于六组中西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讨论语境里,在天马行空却又有的放矢的想象和论述中,以“品格”与“性格”、“情”与“爱”、“辩白”与“追求”等关键词为导引,藉由分析关云长与阿喀琉斯、贾宝玉与唐璜、屈原与浮土德等对位人物的人格结构,反思中西文化传统所造成的“自我意识”。
关云长与阿基琉斯 中国人更关注一个人的品格(属于道德范畴),西方人更关注于人物的性格(属于认识的范畴)。
评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肇始于黄河流域的道德,建立在一个集体劳作的宗族社会上。在面对穷山恶水的时候,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强调群体合作。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它本身并不重视个人,而是强调个人必须融入到集体中去。 即使经过孔孟的发扬,这种道...
评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肇始于黄河流域的道德,建立在一个集体劳作的宗族社会上。在面对穷山恶水的时候,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强调群体合作。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它本身并不重视个人,而是强调个人必须融入到集体中去。 即使经过孔孟的发扬,这种道...
评分因最近改《三国演义》,深有感触。只是对本书的《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一章做一个大致的整理和归纳。 从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中看中西人格形象的差异 对一个人的人格的评价,从最外在的方面说,首先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按其“...
评分关云长与阿基琉斯 中国人更关注一个人的品格(属于道德范畴),西方人更关注于人物的性格(属于认识的范畴)。
还行,个人感觉挺主观。
评分就是六篇文章
评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分似乎把中国的东西都说得很坏了啊!
评分2015年10月一刷:太给力了。痛快,痛快,真痛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