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份伪造的“总理遗言”震惊了中国;三十年后,涉案人员现身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又将如何看待这件令他们付出了青春、爱情、家庭等惨痛代价的“总理遗言”案?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三十年前轰动全国的“总理遗言”案进行了追忆和记述,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以及对史料的抢救和挖掘,分析破译了那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谜团,客观、公正、全面地呈现了事件真相,尽述了那个时代这一案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复杂。
导读:
当我哥哥从关了十八个月的京城监狱放出来后,有一些媒体想采访他。我哥一概拒绝采访,他对媒体说的那句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二十年内我们谁都不要说这个事情。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白云苍狗,世事沧桑,当亲历那个轰动全国的惊天大案的当事人开始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灰飞烟灭,而有些事情却无法留存空白。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应该让它留下痕迹,二十年内不能说的事情,三十年后应该可以说了。
袁敏,一介书人。
几十年编书,做书,为他人做嫁衣裳。
曾在京城出版界声名赫赫,却突然间告别皇城,回归江南故里。
寂寞编杂志的同时,在《收获》开辟专栏——“重返1976”,影响颇大。
三年后,遂成此书。
曰:这不是编故事,而是写历史。我义不容辞。
读这本书是因为它获得了韩寒的推荐背书。 但是我想韩寒在推荐的时候大概还没有仔细读过它, 因为这不算是一本小说, 而是一本具有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文学。 作者作为76年“总理遗言案”的涉案当事人, 时隔30多年之后对当时的人与事重新记录整理, 说是抢救性地保护史料亦不为过...
评分历史是一条长河,有些年份因其发生的重要事件而被赋予了历史意义,成为了这条长河上的航标。1976年,对于中国现代史来说,就是一座非常重要的航标。1976年,粉碎“四人帮”,从此中国开启了以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无论我们是讨论中国革命史,还是讨论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史...
评分历史的书写真的是为了还原那一时代的风貌吗?有人说写历史应当仿效自然派的手法,要原本的科学的对历史进行复制,然后通过读者的个人体验进行解读,以此达到一种自省的目的。但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书写历史的人都在历史的原貌上加以自身的理解。早在西汉,司马迁就说过:亦欲究...
评分2010年伊始,我读完了刚刚出版的一本新书《重返1976:我所经历的“总理遗言”案》,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事件的当事人袁敏。这本书的第一章节“我所经历的1976”,去年我在《亲历历史》(《收获》杂志专栏集)中读过,书中其他几个章节都是围绕着事件的几个当事人...
评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发生的事太多,人太多,细节太碎,怎么办,记不住只好简化遗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官方还是私人。记住的总比遗忘的多,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物,不管好于坏,大家都记住了。 由于秦的焚书坑儒,太史公编纂史书官方资料不全,只能走南闯北,去...
在收获看的连载
评分关于总理遗言案的真相,虽然书中并未挖掘完整,依然留下了疑问,但我想作者已经竭尽全力去拯救一段历史。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两个她想探讨的问题:谎言如何诞生和评价,以及谎言背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评分有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和颜悦色地对我哥哥说,你们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我党历史上每次政治斗争总有一批人要牺牲,这是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现在“四人帮”粉碎了,邓小平已经出来工作了,你们的目标也已经达到了,虽然坐了牢,但到底没死人,你们还算幸运的,这样的结局你们应该满意了。
评分有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和颜悦色地对我哥哥说,你们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我党历史上每次政治斗争总有一批人要牺牲,这是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现在“四人帮”粉碎了,邓小平已经出来工作了,你们的目标也已经达到了,虽然坐了牢,但到底没死人,你们还算幸运的,这样的结局你们应该满意了。
评分还成。跟《半生为人》的风格类似。都是当年的参与者们的故事。这次的事件是伪造总理的遗言,地点在杭州。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细节的铺陈太少。或许是当事人还没有能够敞开心扉,现在来谈那段历史,还是太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