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北角

中国的西北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长江
出品人:
页数:201
译者:
出版时间:2010
价格:1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44794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范长江
  • 历史
  • 纪实文学
  • 报道集
  • 中国
  • 新闻
  • 西北
  • 政治
  • 西北地区
  • 地理
  • 历史
  • 文化
  • 民族
  • 旅行
  • 风土人情
  • 边疆
  • 自然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年10月16日是范长江同志100周年诞辰。回顾他的革命生涯,缅怀他的光辉业绩,细读他那一篇篇言简意赅的锦绣铭文,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抗日前线那悲愤激昂、为民立言的呐喊,又看到了西安事变那奋笔疾书的背影、红色延安那饱含热泪的夜晚,我们仿佛与敬仰山岳的巨人同行,与满腹才华、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大师对话,心中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敬意。

内江是范长江的出生地,是他童年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也是他胸怀大志走向革命的起点。1909年10月16日,范长江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赵家坝诞生,并在此度过难忘的19个春秋。

作者简介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3年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大西北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报道(这些报道后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成为国统区第一个真实报道红军及其长征的记者。1937年11月8日发起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新华日报》社(华中版)社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3月,“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这是我国新闻界最高层次的新闻奖。范长江在我国政界、军界,特别是新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新中国的新闻巨子。

目录信息

第一篇 成兰纪行
成都出发之前
成都江油间
“苏先生”和“古江油”
平武谷地中
过大雪山
松潘与汉藏关系
金矿饿殍与藏人社会
白水江上源
野猪关和茶岗岭
岷河沿岸
洮河上游
杨土司与西道堂
行纯藏人区域中
大夏河回藏两要地
第二篇 陕甘形势片断
长安剪影
兰州印象
对于西兰公路之观感
陕北甘东边境上
渭水上游
第三篇 祁连山南的旅行
兰州永登间
庄浪河至大通河
到了西宁
马步芳的政治作业
动荡中的青海
班禅在塔尔寺
回民过年
西宁至新城
过大板山
浩亹河上游
祁连山中
走出祁连山
第四篇 祁连山北的旅行
“金”张掖的破产
张掖的破产,是人懒的过?
弱水南岸的风光
策马望酒泉
酒泉走向地狱中
嘉峪关头
玉门安西间
塞外桃源的敦煌
敦煌返张掖
到古意盎然的凉州
武威现状不乐观
第五篇 贺兰山的四边
再会吧!兰州!
过大峡
红山峡和黑山峡
路过中卫
宁夏地理特性
西夏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
宁夏民生的痛苦
宁夏的纸币、鸦片与宗教
宁夏赴青铜峡
飘羊皮筏到金积
灵武城中忆当年
河工与屯垦
踏破了贺兰山缺
满洲人的治蒙政策
平罗南北
石嘴山外
磴口和宁阿之争
三圣官天主堂
临河五原至包头
《中国的西北角》三版自序
《中国的西北角》四版自序
《中国的西北角》七版前言
记者所经路线全图
成兰纪行所经路线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来应该在大二“重走中国西北角”前就应该读完的书,因为一些事情耽搁,直到现在才读完。范长江在新闻界早已名扬四海,业已翻译成外文出版海外。 深度了解范长江是在樊亚平老师的读书会上,但是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在读完《中国的西北角》之后。 抛开他在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  

评分

键下这个标题觉得不妥,似乎有点拉个名人混脸熟的不当,但在谎言当道欺骗横行时,谁还会在乎这位大公报的前记者呢? 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他,在主流霉体的高调介绍下就躲一边去了。在细读了《中国的西北角》后,始觉在宇宙真理海市蜃楼的裆下,还是有许多让人佩服...  

评分

评分

本来应该在大二“重走中国西北角”前就应该读完的书,因为一些事情耽搁,直到现在才读完。范长江在新闻界早已名扬四海,业已翻译成外文出版海外。 深度了解范长江是在樊亚平老师的读书会上,但是真正打动我的还是在读完《中国的西北角》之后。 抛开他在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  

评分

可想而知,作者写这些通讯的时候心情是很沉重的。在四川的一部分,作者有很多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透露出一些超脱的痕迹。 在后面,尤其是作者进入陕甘一带之后,开始思考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法,对当地的弊政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使这一阶段的通讯更带有“政论”的色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中国西北角读完了《中国的西北角》。范所记叙的川藏陕甘青等地区之前都去过。八十年过去,变化天翻地覆:曾经的贫穷落后已非常稀见,曾经的割据混乱早已消弭无形,只有气候地理、历史遗迹仍默默印证着这块土地相隔八十年的共通之处。不知二十年后再看,这里又会是什么光景?

评分

看完书之后,有一种极度想去西北走一圈的冲动,欣赏塞外风光。书中给我最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当时的中国,因为鸦片和高利贷,民不聊生,一个小地方的农民破产出逃,却不知道他逃向的依然是一个地狱般的世界,这是什么?我觉得这就叫绝望!

评分

新闻通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详实的战时破败中国社会调查,针砭时弊,视野也极为开阔。有些段落仿佛在读杜甫的《兵车行》。也很喜欢范长江“人间处处有青山,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人生态度,说起来豆瓣上我最佩服的就是旅行家赵行德。

评分

范长江先生在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民族平等。先生描绘的这幅画面让我不能忘记:在1936年的中国,藏族同胞被汉人蔑称作番子则罢,他们自己竟也自称为番子了。

评分

被任命为苏先生治下之土地……汉藏冲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