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迴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後因急性腎損傷,迴傢療養。1979年後相繼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小說與散文發錶。1998年終緻尿毒癥,病情穩定後,有隨筆集《病隙碎筆》、散文集《記憶與印象》以及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齣版。
其作品多次獲奬,主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奶奶的星星》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奬;1997年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獲上海市長篇小說奬;1998年小說《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奬和北京市文學藝術奬;2002年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奬年度傑齣成就奬;《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閤散文奬”一等奬;隨筆集《病隙碎筆》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奬。
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
《記憶與印象》內容簡介: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傢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瞭一起,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齣瞭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錶達齣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當多數作傢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麵對人的基本狀況,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嚮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瞭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匹配和關懷。
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记忆与印象》 当所有的浪漫横死在聚光灯下,总是还有一些值得留恋的东西。 他的母亲,他的祖母,他的家乡,他的年少,他的地坛。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记忆蔓展之外的天空。他对...
評分只是想谈谈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 终于完整地读完了《我与地坛》,拖了很久的一件事情,其实只需要半小时的阅读。这是一篇入选中学教材的散文,可实在又不能在课堂上去讨论出什么。因为触动从来都是私密的事情。不用计算和回避课本中节选部分,是我读得最熟的几篇...
評分关于回忆类的文学作品,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但是笔者对这部意识流的大部头表示敬而远之。相反,那些短小精悍的文集倒是令笔者更为倾心。像是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阅读起来更为轻松、愉悦——如同潺潺小溪...
評分只是想谈谈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 终于完整地读完了《我与地坛》,拖了很久的一件事情,其实只需要半小时的阅读。这是一篇入选中学教材的散文,可实在又不能在课堂上去讨论出什么。因为触动从来都是私密的事情。不用计算和回避课本中节选部分,是我读得最熟的几篇...
評分常常听人赞美某某写作者,说,他是用生命写作的。这是一种极致的赞美了,然而,这句话,到了史铁生这里,却并不是赞美,至多算是陈述。我生得晚,但庆幸很早便读到史铁生的文字,被他个体的疼痛感染,常常在阅读他的文字时反观自己。史铁生是一个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作家。的确...
記憶,所以是一個牢籠。印象是牢籠以外的天空
评分最喜歡還是第一篇~輕輕的走與輕輕的來~
评分很佩服史鐵生,人生充滿奇跡
评分很好很喜歡,娓娓道來 2016-3-14 二刷
评分真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