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德] 马丁·布伯
出品人:
页数:151
译者:任兵
出版时间:2018-7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19266
丛书系列: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哲学
  • 成长
  • 关系
  • 我想读这本书
  • 经典
  • 感悟
  • 外国文学
  • 情感
  • 成长
  • 关系
  • 自我探索
  • 陪伴
  • 心灵
  • 对话
  • 真实
  • 连接
  • 理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推荐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而目的达到后,关系也就中断了。

与之不同,在“我与你”的世界中,“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当我们敞开心扉,不带任何企图与世界相遇时,这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治愈,它可以治愈物欲横流,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却活在了生活之上。

作者简介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家庭,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这本《我与你》。

马丁·布伯的哲学总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即世界的本质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世界的本质,这一观点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心理剧疗法的创始人雅各布·莫雷诺,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43
第三章
087
后记
14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一切的分量都很轻,但硬要从这些生命之轻中选一个出来,我想最有意义的是经验。以前我一直这么回答别人。 但根据布伯的观点,经验,产生的是“我-它”关系。于是我在想,我所谓的经验是指什么。 似乎说成是深层的体验更确切些。 手机上记下书里一...  

评分

评分

我们讨论爱,也就是说到“我与你”的关系。“我与你”,是直接的面对、聆听和交流,与第三者无关。讨论的对象,可以是至高的上帝,也可以是爱情。 最近的枕边书就是这本马丁.布伯的《我与你》。马丁.布伯,这位在西方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人物,这位20世纪最...  

评分

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陈维纲 出版社:三联书店 数月前,在《中国摄影》杂志上看到吕楠的数幅关于西藏的照片,我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是2004年开始玩摄影来,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 接下来再看专访,中间一个细节说,吕楠一个人在西藏的十年时间里,一直随身带着一本...  

评分

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略弱但表达方式非常有智慧

评分

我也不知道能看懂几分,但感觉蛮有趣

评分

油腻的序言导读真给这本书掉价。

评分

其实看的过程中,一度是有些难过的。 作者把「我-你」关系描述的太完美太神圣了,几乎是最至纯至真的关系了。在「我-你」关系里,抛弃掉所有现实的桎梏,我对你没有预期没有预判,不会去审视你评判你,你知道我所有的想法和诉求,在你面前我就是最真实的我。这种关系真的算是可遇不可求了,我能确认我所有关系中算是「我-你」关系的,也不过是和一个闺蜜的关系。 同时,书里后半段又提到,「在纯粹的关系之中,你确实会感到完完全全的依赖」。在最纯粹的「我-你」关系里,爱不仅仅停留在了物质和肉体上,不仅仅停留在了获得自身的满足感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交换上,是思想灵魂的共通。所以才会感到完全的依赖,既需求感。这里就很有意思了。「爱」和「需要」,到底哪个更高阶。

评分

我真的,对客体关系论本能抗拒,尤其这书充满了一种“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即视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