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

我与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德] 马丁·布伯
出品人:
页数:151
译者:任兵
出版时间:2018-7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19266
丛书系列: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哲学
  • 成长
  • 关系
  • 我想读这本书
  • 经典
  • 感悟
  • 外国文学
  • 情感
  • 成长
  • 关系
  • 自我探索
  • 陪伴
  • 心灵
  • 对话
  • 真实
  • 连接
  • 理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推荐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而目的达到后,关系也就中断了。

与之不同,在“我与你”的世界中,“我”将带着自己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这种相遇是全身心、毫无隐藏、真诚的交流。当我们敞开心扉,不带任何企图与世界相遇时,这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治愈,它可以治愈物欲横流,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让我们在生活之中,却活在了生活之上。

作者简介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家庭,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这本《我与你》。

马丁·布伯的哲学总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即世界的本质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世界的本质,这一观点对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心理剧疗法的创始人雅各布·莫雷诺,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43
第三章
087
后记
14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看完已经很久了,具体的字句已经差不多忘光,但是核心的思想依然清晰,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一直认为在各大宗教里,佛教是比较高竿的,因为佛教是向内寻,所以佛教徒比较爱好和平,不会很烦人地到处传教,更不会搞恐怖主义,佛教是唯一一个关心动物...  

评分

评分

布伯的行文风格既有海德格尔式的艰辛晦涩,思想又有舍斯托夫之神韵。同时他认为尼采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忠实于实在。书中两次提到尼采,对尼采的评价似乎不低。 在“它”之世界,因果性君临一切。因果性在“它之”世界具有无限统摄力。------p70. 这句让我想起舍斯托夫所指2×2=...  

评分

认识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大腕——欧文·亚龙、朱瑟琳·乔塞尔森、肯·威尔伯——都在他们的书中援引到这本书及其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大概是老派的知识分子,文风喜带着古意的华丽雄壮。作者谈的是相遇,然而透过这本书与作者的精神相遇,已不是件...  

评分

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这本书,重新登陆了豆瓣。回看过去那个沉沦于“它世界”而渴望“我-你”关系的自己,不免唏嘘,庆幸自己熬了过来,如今虽然仍是浮浮沉沉中看不清方向,至少心慢慢沉静下来,或者,更严谨地说,那种偶尔的难得的沉静可以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了。2010年,曾无限逼迫着自己去顺应“它世界”里的职场规则,试图去经营一个被权威认可和赞赏的“假自体”,同时异常拧巴地通过当时并不自知的“我-你”关系通道和同为病友的@火星的猪妖维持联结和共鸣(公司封锁了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我们于是只好诉诸豆邮,现在看来,那些交流也因此得以保留和重温,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如今知道,“它世界”和“你世界”虽然彼此迥异,却并非互相排斥,完全割裂。我也可以同时以“自由生命体”的我和“人格体”的我方式去经验,去寻找,去实现。

评分

刚开始还能接受飘忽的文风,越到后面越受不了。不评价。(app版本是不是评星之后就不能不评星?)

评分

刚开始还能接受飘忽的文风,越到后面越受不了。不评价。(app版本是不是评星之后就不能不评星?)

评分

与他人的边界

评分

为哲学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