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哩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美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以来,绘画一直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幻觉的三维空间,直到马奈,第一个发挥油画空间物质特性的画家,回到原点,发现了画作自身。长方形的平面、横向纵向的主线、画作的实光、观者在一个或另一个方向上观看的可能性,这些都在他作品中体现,在画中得到再现和重构。 本书是福...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可以先去看看海德格尔海老公公评论梵高《农鞋》的一段文字,然后再找夏皮罗对海公公这段评述的批判,最后再找德里达对这两个人撕逼的评论。 在当下历史的“叙事价值”很多时候是超过历史对“真实的揭示”价值的。 海公公、夏皮罗、德里达的公案,以及福柯各种...
评分自自文艺复兴以来就被强调的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世界的理论在马奈的画中被击溃,画仅仅是墙上某一块的装饰物,不是人眼视界的延伸。 马奈用了三种方法解构了绘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将观察者置于虚无,超脱了以往的认知。 福柯的演讲内容太少了,纸张不错。
评分“虚构,不在于让人看到不可见,而是要让人看到可见物的不可见性是多么的不可见。” “话语与形象各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我个人认为,因为言语的产生,我更关心话语的存在:这些事件因其独特的环境产生影响并留下痕迹,他们在这种历史存在中继续...
评分全书174页中只有前43页属于福柯——而且是根据他讲座录音整理下来的衍文。后面那些内容都是西方评论界对马奈作品的解读。可惜的是,西方油画尤其是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新印象派的画家作品,从来就没有一个解读标准,就像我们看待红楼梦一样,一人一眼,一人一心。关键是如何还...
只读福柯本人那篇即可
评分只读福柯本人那篇即可
评分透过福柯的目光看马奈的画。一百七十多页福柯的讲稿只有三十页,这三十页让人对马奈的印象焕然一新。后面收录的几篇评论文章也值得一看。书的设计很有意思,福柯的讲稿用香草纸,马奈的画作用胶版纸,后面的文章是普通印刷纸。
评分福柯太歹毒了。
评分根据福柯没发表过的谈马奈的录音和手稿整理,书印刷很精美,但福柯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其他学者在研讨会上讨论的文章。弥补了大家一谈福柯和影像,就举维拉斯开兹《宫娥》的不足,他分析马奈的更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