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契丹文字 契丹 辽代 语言学 刘凤翥 语言 民族学 文字
发表于2025-01-11
遍访契丹文字话拓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凤翥,字潜龙,河北省盐山县王朴村人。父讳邦安字怀静,为本县祖传三代的喉科名医。母崔氏,为本县兴隆淀村崔福春长女。兄弟三人,行二。民国二十三年(1934)11月7日(夏历十月初一日)生。 1948年7月初级小学毕业于北平市私立培根小学(今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小学)。1950年2月,高小毕业于山东省乐陵县城关完全小学。1954年7月,初中毕业于山东省乐陵中学(今乐陵市第一中学)。1957年7月,高中毕业于北京市第七中学。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2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专门化。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此所1977年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古代民族史专业的研究生,师从陈述(字玉书)教授。1966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民族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从1983年9月任该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东北组业务组长,直至退休。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两届理事。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学术顾问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学术顾问。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契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重点在于解读契丹文字。解读契丹文字的成果令世人注目,被国外同行誉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1991年5月应邀率团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中日联合首届契丹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的解读契丹大字的论文,受到好评。1998年7月应邀去芬兰出席世界阿尔泰学会第41届年会,会上的发言倍受赞誉。
1994年11月退休后仍然从事学术活动。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的“分子考古学研究”的课题。即利用DNA技术研究契丹民族的来龙去脉。这是把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引进人文科学的首创项目,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成果在 2001年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专注。《北京青年报》、《西部开发报》、《生活周刊》、《大自然探索》和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等多种报刊和中文与英文的网站纷纷作了报导。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与“发现者之旅”栏目分别为此作了专门节目,多次向全国播发。 “走进科学”拦目制作的《契丹千年》节目于2003年6月经过补充采访后于6月11日晚8点重新播出,次日早6点10分再次重播。受到好评。
现在仍然每年都出差(有几年是自费)去拓制辽代的契丹文字和汉字的墓志。现在正从事《契丹文字新研究》和《辽史今注》列传部分的课题研究和撰写工作。
论著目录如下:
一、专著类
1、《契丹小字研究》(与清格尔泰、于宝林、陈乃雄、邢复礼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8月北京版(共800页。此书荣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二十五史新编”中的《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4月繁体字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修订版。此套书荣获国家出版署社科类优秀图书一等奖。
3、《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契丹字部分与于宝林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北京版。
4《中国民族史研究》第4辑(与卢勋、华祖根和编),改革出版社1982年版。
5、高文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我参加辽金部分的词条撰写,共30余万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长春版。
6、张政烺主编《经史百家杂钞全译》(我参与南北朝部分的60万字的古文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贵阳版。全十册,册册均有我的译文。
二、论文类
1、《关于评价曹操的两种意见》(与陈智超、朱学习合作),1959年5月6日《光明日报》。
2、《怎样评价秦始皇这个人》(与杨明新合作),1961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
3、《秦始皇、屈原及其它》,1961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
4、《就〈郎君行记〉文种给编辑部的信》,《文物》1966年第1期,第16页。
5、《契丹小字〈许王墓志〉考释》(与于宝林合作),《文物资料丛刊》1977年创刊号,文物出版社1977年北京版,第88—104页。
6、《关于契丹小字研究》(与清格尔泰、于宝林、陈乃雄、邢复礼合作),《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第4期契丹小字研究专号,第1—97页。
7《契丹小字解读新探》(与清格尔泰、于宝林、陈乃雄、邢复礼合作,我执笔),《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第353—387页。
8《中国史书上的族外婚痕迹》,《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第64—66页。
9、《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创刊号,第113—114页。
10、《静安寺契丹文字砖额为赝品说》,《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第4和第8页。
11、《关于混入汉字中的契丹大字“乣”的读音》,《民族语文》1979年第4期,第263—267页。
12《辽朝北界考》(与干志耿、孙进己合作),《北方论丛》1979年第5期,第116—119页。
13、《对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有关契丹文字插图说明的一点意见》(与许晓秋合作),《历史教学》1979年第6期,第57页。
14、《女真字“国信“银牌考释》,《文物》1980年第1期,第33页。
15、《契丹、女真文字简介》,《历史教学》1980年第5期,第49—52页。
16、《释契丹语“迤逦免”和“乙林免”》,《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第67—69页。
17、《人类黎明时期的辽宁省》,《辽宁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第82—84页。转载于1981年11月20日《辽宁日报》第3版。
18、 《契丹小字“萧孝忠墓志”考释》(与于宝林合作),《民族研究》1981年第2期第35—39页。
19、《“故耶律氏铭石”跋尾》(与于宝林合作),《文物资料丛刊》第5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北京版,第175—179页。
20、《解读契丹小字的两个方法》(与于宝林、郭晓丹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第334—337页。
21、《女真文字“大金得胜陀颂”校勘记》(与于宝林合作),《民族语文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版,第292—344页。
22、《元修宋、辽、金三史再评价》(与李锡厚合作),《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3期,第93—98页。
23、《建国三史年来我国契丹文字的出土和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第127—130页。
24、《辽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银币》(与王晴合作),《文物》1981年第10期,第24页。
25、《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区别》,《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第105—112页。
26、《从契丹小字的解读探达斡尔为东胡之裔》,《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第36 —39页。转载于孟志东、恩和巴图、吴团英编《达斡尔研究》第一辑,内蒙古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学会1987年呼和浩特版,第69—76页。还转载于《达斡尔资料集》第二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北京版,第492—495页。
27、《契丹大字中的纪年考释》,《民族语文》1982年第3期,第49—53页。
28、《喀喇沁旗出土契丹文铜镜考释》(与翁善珍、郑瑞峰、金永田合作),《考古》1982年第3期,第310—311页。
29、《乾陵发现的契丹字石刻》,1982年11月12日《西安晚报》。
30、《契丹小字解读再探》,《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第255—270页。
31、《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考释》(与马俊山合作),《文物》1983年第9期,第23—29和50页。转载于赤峰市《松州学刊》1987年第4、5期合刊号。
32、《二十世纪之迷——武则天“无字碑”上的少数民族文字》(与于宝林合作,署名羽木),《旅游》1983年第2期,第32—33页。
33、《陕西乾县又发现一块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石刻》(与于宝林合作),《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3期,第71页。
34、《契丹小字与汉字的关系——兼谈契丹小字的制字方法》,《东北史研究》第1辑,吉林省东北史研究会编,1983年刊行,第37—44页。
35、《最近十年我国契丹文字的研究状况》,《民族研究动态》1983年第4期,第12—17页。
36、《乾陵发现的契丹小字石刻》(与于宝林合作,署名齐德文),《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第112页。
37、《“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1期。第82—83页。
38、《“耶律延宁墓志”的契丹大字释读举例》(与于宝林合作),《文物》1984年第5期,第80—81页。
39、《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民族研究》1984年第5期,第76—80页和封三。
40、《契丹字研究概况》(与于宝林合作),《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北京版,第318—328页。
41、《辽代的语言和文字》(上),《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期,第62—71页。
42、《辽代的语言和文字》(下),《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3期,第41—68页。
43、《契丹小字“山”、“”的解读及其它》,《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年北京版,第317—325页。
44、《契丹文石刻》,《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北京版,第371—372页。
45、《辽邦驸马为刘备后裔》,1987年3月6日《北京晚报》。
46、《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第62—65页下转6页。
47、《契丹小字解读三探》,《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版,第153—161页。
48、《契丹王朝何时何故改称大辽》,《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修改后转载于台北《历史月刊》1991年第1期(总36期),第132—135页。
49、《契丹大字大银钱和辽钱上限问题》,《内蒙古金融》(总91)1988年增刊(钱币专刊总第9期),第32—40页。转载于内蒙古钱币学会编《辽代货币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呼和浩特版,第239—256页。
50、《契丹大字中“六”的解读历程》,《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2期,第70—71页。日本丰田五郎先生在题为《契丹文字研究シソポジウム余话》一文中附带把此文全文译为日文发表于《长崎高等商业学校同窗文集》(三),1992年版,第86—89页。
51、《无字碑的破译——契丹小字解读》,李茂松、吕光天等编《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银川版,第138—142页。
52、《契丹民族为何创制两种文字 》,台北《历史月刊》1989年第10期(总21)第116—120页。
53、《关于朝鲜民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韩俊光主编《中国朝鲜民族迁入史论文集》,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9年牡丹江版,第44—49页。
54、《中国八十年代契丹文字研究综述》(与于宝林合作),《民族古籍》1990年第3期,第9—13页。
55、《刘备后的裔在契丹》,台北《历史月刊》1991年第6期(总41期),第92—93页。
56、《契丹大字大银钱和契丹小字小铜钱》,美国中文《世界日报》1991年10月18日第63版即“上下古今”版。
57、《无字碑上字最奇》,美国中文《世界日报》1991年10月23日第63版即“上下古今”版。
58、《王静如先生对契丹文字研究的学术贡献》,《民族研究》1991年第6期,第61—65页。
59、《辽钱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辽金史论集》第5辑,文津出版社1991年北京版,第87—95页。
60、《关于契丹大字中个位数字之解读》,《东北亚历史与文化》,辽沈书社1991年沈阳版,第380—382页。
61、《首届中日联合契丹文字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台北《汉学研究通讯》1992年第11卷第1期,第22—24页。
62、《中日联合契丹文字研究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举行》,《民族研究动态》1992年第1期,第47—50页。
63、《契丹大字的读音》,《民族语文》1992年第1期,第69—70页。
64、《回忆恩师陈述先生》,1992年2月12日《光明日报》。
65、《陈述先生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民族研究动态》1992年第2期,第55—61页。
66、《略论契丹语的语系归属及特点》,台北《大陆杂志》1992年第84卷第5期,第19—26页。
67、《陈述先生忆往事》(与陈智超合作),《中国历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3期,第26—28页。
68、《陈述先生的生平、师承及其学术贡献》,《中国民族史研究》第4辑,改革出版社1992年北京版,第11—20页。
69、《契丹文字资料目录》,台北《中国书目季刊》1992年第26卷第2期,第3—20页。
70、《从“神霄丹宝”到“开圣丹宝”——再谈辽钱研究问题》,《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即第14卷第4期(总第36期),第14—18页。
71、《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刊于台北《汉学研究》1993年第11卷第1期,第383—398页。
72、《契丹小字解读四探》,《第三十五届世界阿尔泰学会会议记录》,台北《联合报》国学文献馆1993年刊行,第543—567页。
73、《契丹文字与汉字和女真字的关系》,台北《大陆杂志》1993年第87卷第1期,第42—48页。
74、《评阮廷焯博士对契丹文字的研究》,《北方文物》1983年第1期,第65—67页。
75、《淝水之战取胜的诸多原因》,《世界谢氏通讯》第11期,台北世界谢氏宗亲总会文宣处1994年8月刊行,第30—33页。后来收入《谢太傅安石纪念论文集》,台北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编辑,1994年9月台北刊行,第450—457页。
76、《女真〈郎君行记〉碑文是契丹小字》,台北《历史月开》1993年第6期(65期) ,第79—81页。
77、《十世班禅法定地位的确认及其风波》,台北《历史月刊》1994年第12期(总83期),第42—45页。转载于美国汉文《世界日报》1995年2月1日和2日“上下古今”版。
78、《辽代的语言文字》和《女真文字》,《中华文明史》辽宋夏金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石家庄版,第58—63页;第1112—1114页。
79、《契丹小字解读五探及其它》,《中国北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北京版,第291—297页。
80、《契丹小字解读五探》(与朱志民、周洪山、赵杰合作),台北《汉学研究》1995年第13卷第2期,第313—347页。
81、《海棠山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补释》,《阜新辽金史研究》第2辑,阜新市文化局1995年刊行,第159—151页。
82、《契丹大字中若干官名和地名之解读》,《民族语文》创刊100期专号即1996年第4期,第37—44页。
83、《我与清格尔泰教授在契丹文字研究方面共同工作的印象》,《论文与纪念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呼和浩特版,第52—61页。
84、《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第75—76页。
85、《罗福成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李范文主编《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银川版,第463—469页。
86、《契丹大字六十年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8年新第7期,第313—338页。
87、《契丹大字六十年之研究综述》,《日中合同文字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集》,日本文字文化研究所1998年京都版,第218—223页,同书第93—100页有该文的日文译文。
88、《辽代太宗朝并无皇太子》,《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第61—62页。
89、《恩师恭三先生为我的学术研究指路》,《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石家庄版,第277—281页。
90、《木兰诗中的“爷”为鲜卑语借词说》,台北《历史月刊》1999年第6期,第106—107页。
91、Seventy years of Khitan Small Script studies WRITING IN THE ALTAICWORLD JI即《契丹小字研究七十年》,载英文版芬兰《东方学报》第87卷即世界阿尔泰学会第41届 年会专号,1999年赫尔辛基版,第159—169页。
92、《辽代韩匡嗣与其家人三墓志考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0年新第9期,第215—236页。
93、《翦伯赞因冯玉祥而研究历史》,美国中文《世界日报》2001年3月16日B12版即“上下古今”版。
94、《翦伯赞因陈立夫而死》,美国中文《世界日报》2001年4月14日H13版即“上下古今”版。
95、《有关余心清的两则逸闻》,美国中文《世界日报》2001年5月11日H13版即“上下古今”版。
96、《我科学家破解契丹失踪之迷》,《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16日第26版。
97、《契丹民族失踪之迷》,美国中文《世界日报》2001年8月14日“上下古今”版即H3版。
98、《契丹哪里去了》,《西部开发报》2001年9月7日第9版。
99、《血谏》,美国中文《世界日报》2001年9月10日“上下古今”版即H3版。
100、《契丹今何在》,《大自然探索》2001年11月号,63—64页。
101、《最近20年来的契丹文字研究概况》,《燕京学报》2001年11月新第11期,第205—246页。
102、《契丹小字〈韩高十墓志〉考释》,《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北京版,第517—522页。
103、《契丹小字〈耶律敌烈墓志铭〉考释》(与唐彩兰、康立君合作),《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第29—37页。
104、《十香词与宣懿皇后冤案》,李品清主编《阜新辽金史研究》第5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北京版,第16—30页。
105、《一枚契丹大字印章的解读》,《文史》2003年第1期(总62期),中华书局北京版,第177—178页。
106、《辽“萧兴言墓志”和“永宁郡公主墓志”考释》(与唐彩兰合作),《燕京学报》新第14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北京版,第71—93页。
107、《契丹小字〈皇太叔祖哀册文〉考释》(清格勒合作),《民族语文》2003年第5期,第█—█页。
108、《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和〈耶律弘用墓志铭〉考释》(与清格勒合作),《文史》2003年第4期(总65),中华书局北京版,第█—█页。
109、《契丹大字〈耶律昌允墓志铭〉研究》(与王云龙合作),《燕京学报》新第16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北京版,第█—█页。
三、书评类
1、《〈契丹文字解读的新进展〉评介》,《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3、4期合刊号,第74—76页下转第5页。
2、《〈女真文字研究论文集〉介绍》,《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1期,第50页。
3、《〈民族史译文集〉女真专号出版》《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1期,第51页。
4、《〈好大王碑研究〉介绍》,《民族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第92页。
5、《〈渤海史稿〉介绍》,《民族研究动态》1985年第3期,第71—73页。
6、《〈女真文辞典〉介绍》,《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5年第2期,第64页和封三。
7、《〈契丹语解读方法论序说〉评介》,《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6年第2期,第59—60页。
8、《评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民族研究动态》1986年第3期,第45页。
9、《〈契丹政治史稿〉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2期,第30—31页。
10、《〈东北民族源流〉评介》,《民族研究动态》1988年第3期,第65—68页。
11、《〈渤海国〉一书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6期,第32页。
12 、《〈黑龙江沿岸的部落〉评介》,《中国历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10期,第31页。
13、《评介丰田五郎研究契丹文字的两篇文章》,《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58—59页。
14、《评〈阿保机传〉》,《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1期,第64—66页。
四、史料校勘类
1、《〈全辽文〉中部分碑刻校勘》,《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2期,第29—34页。
2、《萧仅墓志校勘》,《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58—59页。
3、《〈三国史记〉校勘记》(与金香合作),韩俊光主编《中国朝鲜民族迁入史论文集》,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9年牡丹江版,第402—436页。
五、译文类
1、《关于靺鞨史研究的诸问题》,《民族史译文集》第2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1978年刊印,第1—22页。原作者日本小川裕人的日文原作刊于《东洋史研究》1936年6月出版的第2卷第5号。
2、《大金得胜陀颂碑之研究》,《民族史译文集》第8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1980年刊印,第1—52页。原作者日本田村实造的日文原作刊于《东洋史研究》1936年和1937年出版的第2卷第5号和第7号。
3、 《契丹勃兴史》,《民族史译文集》第10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1981年刊印,第1—50页。原作者日本松井等的日文原作刊于《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第1册,1915年12月刊行,第137—294页。
4、《关于女真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民族史译文集》第10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1981年刊印,第59—68页。原作者日本松浦茂的日文原作刊于《东洋史研究》第35卷第4号,1977年12月刊行。
5、《女真音的构拟》,《民族史译文集》第12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1984年刊印,第93—113页。原作者日本清濑义三郎则府的日文原作刊于《言语研究》1973年出版的第64号,第12—43页。
6、《契丹文字就解读的新进展》(与王云祥、王冰和译),《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4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1984年12月刊行,第75—94页。日本原作者西田龙雄的日文原文连载于《言语》月刊第10卷第1、2、3 号,1981年1、2、3月刊行。
7、《关于契丹小字“廴”的新解释》,《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11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语言室1988年12月刊行,第106—108页。日本原作者丰田五郎的日文原文载《京都产业大学国际言语科学研究所所报》1985年第7卷第1 号,第47—50页。
8、《契丹小字对四季的称呼》(原作者为日本丰田五郎),《民族语文》1998年第1期,第78—81页。
六、序言类
1、《〈渤海史译文集〉前言》,李东源译《渤海史译文集》,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所1986年刊印,第1—2页。
2、《〈云南契丹后裔研究〉序言》,孟志东《云南契丹后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北京版,第1—3页。
3、《〈大辽韩知古家族〉序言》,政协巴林左旗委员会编《大辽韩知古家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呼和浩特版,第1—3页。
赶上签名售书了。学术八卦集一般,对俺们外行而言,很好看。
评分赶上签名售书了。学术八卦集一般,对俺们外行而言,很好看。
评分赶上签名售书了。学术八卦集一般,对俺们外行而言,很好看。
评分赶上签名售书了。学术八卦集一般,对俺们外行而言,很好看。
评分赶上签名售书了。学术八卦集一般,对俺们外行而言,很好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遍访契丹文字话拓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