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有關中古史之相關論文集。尤其注重史籍與社會之結閤。治中古史者所不可不讀也。
陳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縣客傢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曆史學傢、古典文學研究傢、語言學傢。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曾任湖南巡撫。因其身齣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先生《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再版。下引此書,注明篇名及頁次)凡有論文二十篇,蓋多及於歷史而少論及其他。余於歷史,孰甚少瞭解,故於具體之史實不敢論及;況此書之論文,皆垂範之作,實非數千字而可窮盡其意。故僅舉讀此書之幾點淺陋...
評分胡适之在日记曾记道: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见识、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得不高明,标点尤赖,不足为法。 又其曾致信陈氏云: 鄙意吾兄作述学考据之文,印刷时不可不加标点符号;书名、人名,引书起讫、删节之处,若加标点符号,可省读者精力不少,...
評分 評分開啓一代學術風氣
评分十四年五月十九日閱訖於長沙望嶽樓,筱堂記。
评分陳公代錶之作,多能於細處發微,旁徵博引,務必使文本與曆史社會相勾連。此其最大者也。
评分十四年五月十九日閱訖於長沙望嶽樓,筱堂記。
评分開啓一代學術風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