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再生缘》《胡臭与狐臭》《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这些文章或感时伤世,或以小见大,但都是厚积薄发的天赋杰作。再者,把理论二字挂在嘴边的人始终无法明白一点:史学知识体系的构筑既要有概念、术语和史料学的辅助,又需史实的考证、叙述和阐释来夯实,后者显然...
评分我是初中读到这本书的,那时也真读不懂它。所在现在忘得差不多了,不过我记得自己每每会为里面的论证所折服。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陈先生的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评分我在想,由胡适而傅斯年而许倬云,由钱穆/杨联陞而余英时而王汎森,由金岳霖而殷海光而张灏/林毓生,由萧公权而汪荣祖,但是在陈寅恪这里,为什么就成了孤例? 《国际先驱导报》曾经有一篇文章(http://www.china.com.cn/weekend/txt/2006-12/29/content_7577719.htm)谈及余...
评分我在想,由胡适而傅斯年而许倬云,由钱穆/杨联陞而余英时而王汎森,由金岳霖而殷海光而张灏/林毓生,由萧公权而汪荣祖,但是在陈寅恪这里,为什么就成了孤例? 《国际先驱导报》曾经有一篇文章(http://www.china.com.cn/weekend/txt/2006-12/29/content_7577719.htm)谈及余...
评分第一本陈寅恪,泪
评分把之前未读完的《论再生缘》的下半部分读完,大抵附会陈端生十二年年后续《再生缘》之意,读完此书。
评分跳过了许多文章,包括《论再生缘》。但读过的都印象深刻,启发颇大。
评分第一次读繁体字书,很艰难。叹此岸文字传承的缺失。囫囵吞枣读完,让先生见笑。也多次读到先生写“见笑”二字。我不认为这是先生谦虚,反是种豁达,爱而极于自由,随心而就,为心中文史心境所得而觅知己,显独立之风骨。即徐悲鸿那句话,不傲气而傲骨。严谨而不过于严肃,会心一笑于千古人事风流得失间
评分第一本陈寅恪,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