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例绝好的“错置”(transposition),哈哈哈哈哈.....http://share.renren.com/share/249297097/14845296725?from=0101010302&ref=hotnewsfeed&sfet=103&fin=0&fid=20535857192&ff_id=249297097
评分——“简洁和快速都是智慧的灵魂。” 《笑》(Laughter),于1900年首版于法国。心理类书籍。它对滑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91%E7%9A%84%E7%A0%94%E7%A9%B6)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于185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于1941年去世。他曾...
评分薄薄的一本小书,读起来才知道份量很重,你没法像平常那样快速地浏览,它就像一个看起来简单,实质精巧的装置,每一句话都是装置中一个灵动机关的部件。如作者说的,笑确实是长期的社会生活习惯装在我们身上的一种机械装置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只与人类生活紧密相随的机械装置...
评分——“简洁和快速都是智慧的灵魂。” 《笑》(Laughter),于1900年首版于法国。心理类书籍。它对滑稽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91%E7%9A%84%E7%A0%94%E7%A9%B6)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于185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于1941年去世。他曾...
评分一本旧书,一本地摊淘到的书,一本打折的书,一本应该是关于社科类的书,一本自己高中时代感兴趣的书,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觉得枯燥,就这样默默地把它看完了。
笑,并不难。但解读为什么笑,却是并不容易的。柏格森的这本小书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各种意义上解读笑的密码。他所持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认为引起人们发笑的现象都不容许感情的介入,且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机械性。如重复,移置,牵线木偶,雪球等幽默手段都是机械性的另类演绎。甚至来说,人性格上的滑稽性也是由于性格特质的某一方面超乎常态,机械物质,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故而用笑来批判约束,使他意识到自己的格格不入。笑,通过羞辱来震慑人们。笑,其实是现实的最深刻最直接的反应。
评分译者徐继曾,我使用搜索引擎(必应)出来总共有四条内容,其中三条关于《追忆逝水年华》(徐是译者之一),关于徐本人的内容只有一条,是百度百科,尽管连出生日期都没有,但毕竟还是有一点职业信息。50年代在北大任教以80年代去世之间,咱可以脑补。徐继曾不仅翻译了一本关于“滑稽”的本质的好书(这在中文书里很少),而且通过“译后记”对柏格森做了严厉批判,与前面翻译正文的文风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对“滑稽”做了一个完美示范。我相信,他翻译这本书只会是因为他喜欢这本书。柏格森在这本书后面还有进一步对“滑稽”的研究,至今无人翻译,而我又不懂法文。向徐继曾先生致敬。
评分是啊,我又开始“学笑”了。这本80年的有副标题,新版的没有——单一个“笑”字涵盖的太广,限于“滑稽”才不致误解。目前印象深刻的有:(嘲?)笑的社会意义;“无情”(内文为“理智”)者常乐;“喜剧比正剧更接近现实生活”。
评分第三章比较精彩
评分在图书馆找到的这本书已经看不出来封面了,黄色的古旧味道还是很吸引人的,有些页的纸破得掉渣,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鼠啃过,并且还被塞到了索书号不对应的地方,第二次才找到。机智的书,但不让人反感,滑稽的范畴是不是就从这儿来的呢?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