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中,1952年齣生於上海,長大於香港的著名文化人。先後就讀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係及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
1976年創辦香港《號外》雜誌並任總編輯及齣版人至1998年,曾監製及策劃多部香港及美國電影的製作;從1990年代起,穿梭於內地、颱灣及香港之間,從事媒體、文化和娛樂産業經營,目前在北京居住。陳氏是香港“城市生活文化評論”的先行者,曾齣版《馬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半唐番城市筆記》、《香港未完成的實驗》、《波西密亞中國》、《香港三部麯》等。
陳冠中繼《香港三部麯》和《我這一代香港人》後寫成《事後─本土文化誌》,寫的還是香港人、香港事。新作由牛津大學齣版社齣版,與《香港三部麯》和《我這一代香港人》成一係列。
作者說自己是在香港開濛,想藉此書追憶,到底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書開濛瞭他。對於作者來說,香港最生猛的,大約在七十年代,那是香港文化脫胎換骨的時期。文化既是個多義詞,文化創意產業更是神奇、混雜的一體多麵,那就是陳冠中筆下的細藝:細藝無分廟堂江湖,各自修行、各顯精彩、各領風騷,卻共譜時代精神。電影、電視、電颱、音樂、報紙、雜誌、圖書、漫畫、美術、工藝、時裝、設計、收藏、廣告、建築、攝影、戲劇、戲麯、舞蹈、小說、散文、詩歌、報導、評論、學術……在這裡,作者對自己長大的小地方這麼有感情,並且有勇氣大聲喊齣來:Kowloon, Kowloon Hong Kong, we like Hong Kong, that's the place for you。香港是我們的城。
作者更希望拋磚引玉,引起興趣,讓大傢也寫,一起記下香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我們的集體記憶。
【非书评】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看这么本正经的文化历史散文,看了没到一周就完了。 《事后》在豆瓣读书的好评率并不算高,导致我一开始还胆战心惊的。当然事实是比7.4分的评价好。对于迷恋香港文化的我来说,很不错。 其实《事后》是陈冠中一个人经历的社会文...
評分一周前,我采访了序言书店老板,很受触动。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他好像一直挣扎在这个社会的边缘,行走在一个小圈子里,将人生最宝贵“捞金”的七年用来开不赚钱的二手书店,并连同一系列讲座、电影放映等活动给这个社会提供用于反思的公共空间。他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却反...
評分【非书评】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看这么本正经的文化历史散文,看了没到一周就完了。 《事后》在豆瓣读书的好评率并不算高,导致我一开始还胆战心惊的。当然事实是比7.4分的评价好。对于迷恋香港文化的我来说,很不错。 其实《事后》是陈冠中一个人经历的社会文...
評分我不是成長於作者那個年代,也不是成長於作者那個圈子,年少時也少看號外,讀來沒有那份親切感,這是我讀事後最大的遺憾。
評分【非书评】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看这么本正经的文化历史散文,看了没到一周就完了。 《事后》在豆瓣读书的好评率并不算高,导致我一开始还胆战心惊的。当然事实是比7.4分的评价好。对于迷恋香港文化的我来说,很不错。 其实《事后》是陈冠中一个人经历的社会文...
因為盛世很好看,遂找來陳冠中其它的書讀
评分友人推薦的書,推薦時說比梁文道更好。我本身沒怎麼看過梁文道,也不好比較。這本書讀到講香港電影時是最讓我亢奮的,對於港片,無論電影還是tvb,我一直都很喜歡。當然,對hk也一直懷著喜愛的心。再者,我發現我在看這類書時是很容易找到快樂感的,大概是因為年代相差太遠,在看到些自己熟悉並且喜歡的名字或者事件時,是有喜悅感的。我想讀書最大的收獲是認知能力,就像我一直樂此不疲的看書,最大的原因之一是能在書裏找到適閤自己的方嚮。很想看看陳冠中的《什麼都沒有發生》。
评分“事後”,因此寫的是曆史,主要是60-80年代的香港。對我這樣一個後來的、外來的人而言,藉用書中引用鬍恩威的比喻,就好像在看煙花,眼花繚亂,不容置喙。當然,有些曆史人物當下仍在活動,因此時不時也有驚詫,感嘆屬於他們的,“昨日當我年輕時”。最後,心裏留下的一句話是:人老瞭,最好還是閉嘴。
评分重新讀完瞭 有一小半也是其時我的感受
评分陳冠中寫的東西都很有意思,很閤我口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