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的油》之续本 讲述《罗生门》之后的黑泽明
黑泽明导演让他的自传《蛤蟆的油》结束于1950年,正是他的电影《罗生门》为全世界认识的那一年。他在自传中说:“写自传的我不能穿过这个门(《罗生门》)再前进了。《罗生门》以后的我,要从《罗生门》之后我作品的人物中去认识。”
那一年,野上照代第一次遇见黑泽明,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被黑泽导演称为“我的左膀右臂”。她参与了黑泽导演《罗生门》之后几乎全部作品的拍摄,见证了这个伟大电影人的大起大落,故而本书实为《蛤蟆的油》之续本。通过野上照代的笔,黑泽导演的刚强与淡定,认真与从容,以及“等云到”的那份坚持,都一一在读者面前展现。
内文插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1107763/
野上照代:
我多么希望能够再有一次机会,跟黑泽摄制组一起在外景地一边等云到,一边在火堆旁烤着火听黑泽先生闲聊,跟大家一起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开怀大笑。然而,那已是不再复返的幸福时光。
如果黑泽明先生读了这本书,他一定会说:“那时的艰辛可不是这么回事,你还是不明白!”
野上照代(Nogami Teruyo ),1927年生于东京。黑泽制作公司制作经理。1949年进入大映京都摄影所担任见习场记。1950年,黑泽明导演为拍摄《罗生门》来到京都太秦的京都摄影所,野上照代自此开始为黑泽明导演工作。在与黑泽明导演合作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除去在松竹映画拍摄的《白痴》之外,野上参与了黑泽明导演所有作品的拍摄。此外,她也进行文学创作,1984年小说《致父亲的安魂曲》获得第五届“人类女性纪录片奖”优秀奖,并被改编成电影《母亲》,于2008年上映。
黑导在《蛤蟆的油》中谈到《罗生门》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具体怎么说的我已记不清了。大意是讲《罗生门》提出了一个哲学上自我和现实的悖论问题。即任何所谓“真相”都是客观真实在个人主观世界中的映像,而这个映像由于个人主观上的好恶不可避免的要被扭曲而无法反映真实。...
评分顾文豪 发表于12月26日 新京报 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只写到1950年,也就是电影《罗生门》惊动世界的那一年。我们现在当然都知道这部伟大的电影,知道得没有一点悬念,其实彼时差点出大事。话说拍《罗生门》,三个副导演皆觉剧本难读,黑泽明给他们解释:人于自己...
评分放假没事买了这本书看。看着看着就想起了以前有位朋友说,日本的小说写得像散文,而散文就更没有章法。这本书也是维持了日本人写东西的那种絮絮叨叨的平静风格。 书里讲的是日本电影人的旧事。没有沉重,没有浮夸,没有顾影自怜。整个书的风格非常清新,哪怕是在叙述作者亲历...
评分就在昨天,我还在读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的场记,野上照代女士的回忆录《等云到》。野上照代,生于1928年,这篇回忆录是90年代她发表在一些电影爱好者杂志上的回忆录的合集。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也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老人的回忆录最耐看,没有少年得志唯我独尊的狂妄,也没有中...
评分看電影是許多人所喜愛的休閒娛樂之一,但是又有多少人會去注意除了導演和演員之外,那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相信大家在電影結束、場內燈光尚未亮起之前便迫不及待起身離席,僅有少數人會繼續待在座位上,將一長串的幕後工作人員名單看完。在第4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台灣演員...
书名真是好
评分给胖子上坟之前又读了一遍,我向来不喜欢黑泽明的电影,却喜欢读他的周边,这本书算是读了三遍了。胖子最喜欢黑泽明,第一次见他,还一块看了会《用心棒》。坟在麦子地的田埂上,只有一个土丘,什么标记也没有。我们蹲下,在坟头把书点着,竟然飘起了雨,有几页纸飘了出来,一张上面印着“往日不再”。静文把寄给他的信扔进火里。大家盯着火苗,都不说话,麦地里静悄悄的。半年了,所有人都很好,不知道你在那边,也像我们这样,平静而不痛苦吗?
评分黑泽先生不会放弃,他选择等待
评分温煦,绵实,有人情味
评分翻译不错。秘闻较多,电影本身探讨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