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思考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志武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治国的金融之道”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
文/老钱 作为一位只有两年实战经验的次新股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处于3000点,有的人已经从资本市场上赚到大量的钱,而另一些人则仍处于亏损状态?除了投资时机和投资标的有差异外,还有没有大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在里边儿? 陈志武先生的这本随笔,给了我一些...
评分做这个书的策划还是很成功的,借宣传中的驳斥《货币的战争》的说法,成功的借助了人们视线中的热点。 不敢苟同本书简介中的“本书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谈起”,也不能苟同书中一段:“中国近代史上多次由于银子被运出国 太多,而致使中国没“钱”了,给中国带来经...
评分看前言的时候很惊喜,作者拥有中国广大财经作家所缺乏的明确逻辑和简洁语言,可以用大家都看的懂的句子阐述许多人并不了解的知识——简单讲就是会说人话。 然而看到此书的中间时,有点失望,作者用了大多半的篇幅好像就是在讲负债才是好的——钱多的国家都衰落了,负债的国家都...
评分首先 中国流行屁股决定大脑、 其次 小了叫想法 大了叫阴谋 总会有的 所以 辩证的看 至于倾向性话语 就略了吧
评分一下午看完,还是颇有启发性的内容。
评分有不少从金融的角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篇章 美国为什么越负债反而越强大 天朝为什么国富民穷 在这里你也许得到能一些答案
评分我对金融所知不多,读这类书态度很谦恭哒。这本我觉得一般,虽说习惯了作者为立论去偏颇地解读某一社会现象的做法,比如将变量体系扁平化,比如忽视某些不利证据等等,但这书实在是在这方面做得过了点,让我本深以为然的论点反而显得牵强,说理变成鼓吹,气氛整个都不好了……比较赞的倒是作者对中国传统儒家思维及其适用性的解读,这部分值四星。综合来看,三星半吧。(总这么态度不鲜明会不会很弱?~哈哈)
评分其实都想给两星……失望
评分有不少从金融的角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篇章 美国为什么越负债反而越强大 天朝为什么国富民穷 在这里你也许得到能一些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