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翎, 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多伦多市, 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发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金山》讲述了: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金山的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
点击链接进入:
《余震》
《金山》
《睡吧,芙洛,睡吧》
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张翎的《金山》,那种爱不释手、读完后怅然若失的感觉很久没有过了,在我读艾伟的《风和日丽》以及苏童的《河岸》时,都未曾有过。 这本书在历史的场景中,描述广东开平方家四代人在时代风雨和穷困家国的裹携下,在故土和金山的谋生故事。他们在异...
评分一幅苦难的中国人的群像。方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剧,然而这悲剧又都是他们的亲人以及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卑污地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可是,当人仅仅把活着作为目的时,他们不但不能好好地活着,而且可能连活着都做不到。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剧。
评分我没有找到单行本,而是在长篇小说月刊上看的。 本来打算作为睡前读本,在临睡之前随便看点什么。 但是一开始,就欲罢不能了。 十分抱歉,我轻慢了这篇小说。 看着书本上的文字,我不觉的想到了《白鹿原》 一样是关于一个家族的故事 一样是开始于清朝末年,经历民国,抗战,一...
评分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常常会拉伸出一段好的故事。《金山》把一个家族的故事从历史的碎片里拣出来,用宏大的背景将它们拼凑在一起,还原了一张家谱,也还原了一个时代。 历史从来只存在在当代的叙述里。所有的历史都在讲述者的词语里一点点迸发着,而当我们合上书,闭上嘴,历史...
评分我没有找到单行本,而是在长篇小说月刊上看的。 本来打算作为睡前读本,在临睡之前随便看点什么。 但是一开始,就欲罢不能了。 十分抱歉,我轻慢了这篇小说。 看着书本上的文字,我不觉的想到了《白鹿原》 一样是关于一个家族的故事 一样是开始于清朝末年,经历民国,抗战,一...
张翎的这部小说,大约算是近期读过的最好的一篇故事。整篇荡气回肠字字入肌。四百多页断断续续两天一夜读过,内心便盖起了一座五层碉楼,那是方得法和其两子在金山穷尽一生耗费心血为六指盖起的一座碉楼。
评分张翎的这部小说,大约算是近期读过的最好的一篇故事。整篇荡气回肠字字入肌。四百多页断断续续两天一夜读过,内心便盖起了一座五层碉楼,那是方得法和其两子在金山穷尽一生耗费心血为六指盖起的一座碉楼。
评分客死他乡的隐忍与孤独,独守碉楼的坚韧与守候。叙事宏大,酣畅淋漓。张翎的笔触是温润的,偶尔有些收不住(女性作家的通病)。小说写得很好看,缺点是双线叙事中中国的部分有些弱,六指的刻画也不够鲜活。还有就是时间跨度太大,延龄的故事有些多余。总体来说非常大气。
评分买了很久 昨天终于拆开来 好久没有这么沉浸在一个故事里了 那些也可能是我的故事 三天读完,最大感想就是人生无常,live the moment June 07 2016
评分几乎是翻滚着眼泪读完的。这就是我老祖宗的历史啊。如果爸爸走之前能把刚起了个头的家谱写完就好了,现在人都一个个去了,我还能找谁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