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北京的那一年》是一部讓我們至今讀起來猶覺心悸血湧的史實記錄。書中記述瞭1900年八國聯軍鐵蹄踏過的中國北方,在大沽口,在天津,在通州,在直隸,一路上超齣今入想象的驚天慘景。這部書不是小說,不是追記,不是道聽途說,更不是根據一堆“史料”摹寫齣來的,而是一部足稱稀見的作者親曆、親見的現場記錄,像電影鏡頭一樣為我們掃描瞭1900年八國聯軍占據中國北方的景象,但它絕不缺乏文學性,它是文學語言與史料價值的結閤産物。
此书作者是穿法国军服的一位文学家所写的他眼中的1900年那个动荡年份中的北京城。从天津到通州,从中南海到紫禁城,从天坛到清西陵...,一路走来,景色、血腥、故事、感受、官员、乡绅、暴徒、义士、英雄、母婴...,那个不安年份里的种种。很难想象如今五光十色世俗热闹的...
評分我很隆重地和大家推荐这本书。 推荐理由,比现在市面上好多打着“老北京”旗号的书好看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本原名“庚子外记”的原作者,而非译者,是一位当年随八国联军来华的法国人。文章的正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记述了1900后列强入侵的中华大地之实况...
評分二战后的1950年代,欧洲民众要求战败的德国归还抢掠的名画、雕塑等艺术品,而德国则要求战胜的苏、美、英等国归还从自己这里掠夺的艺术品,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5-1958年间仅苏联就将150万件的艺术品还给了德国人,美英也还了很多。可是到了1960年代,这种呼声就渐渐沉寂下来...
評分二战后的1950年代,欧洲民众要求战败的德国归还抢掠的名画、雕塑等艺术品,而德国则要求战胜的苏、美、英等国归还从自己这里掠夺的艺术品,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5-1958年间仅苏联就将150万件的艺术品还给了德国人,美英也还了很多。可是到了1960年代,这种呼声就渐渐沉寂下来...
評分我很隆重地和大家推荐这本书。 推荐理由,比现在市面上好多打着“老北京”旗号的书好看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本原名“庚子外记”的原作者,而非译者,是一位当年随八国联军来华的法国人。文章的正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记述了1900后列强入侵的中华大地之实况...
評價這書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完全因為作者的立場角度而去扣分,反而恰恰是這種遊記式的敘述,誠實的反應瞭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視角啊?
评分可以當曆史教材來看瞭。
评分這本書作者是1900年時在八國聯軍中任職的法國作傢,行文中有許多偏見和短見,但也是不足為奇的,但是寫到戰爭中城市的慘烈,令人動容,太淒慘,太可憐,而是時中國官員人民的愚昧顢頇,實在使人痛恨。
评分法國文藝青年到此一遊
评分評價這書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完全因為作者的立場角度而去扣分,反而恰恰是這種遊記式的敘述,誠實的反應瞭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視角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